返回

205、格物致知:由白糖开始的轻工业革新(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badaoge.org
    205、格物致知:由白糖开始的轻工业革新(下) (第1/3页)

    但其实,崔岘真的可以把黑砂糖,变成糖霜。

    这个方法,记录于一本叫做《天工开物》的旷世奇书当中,其名字叫做:黄泥水淋糖法。

    只是经过现代实证,黄泥水淋糖法,其实是做不出来糖霜的。

    它缺少了一个关键性的步骤:活性炭。

    好在,这个活性炭,也算是很好解决的问题。

    迎着一家人不可置信的目光。

    崔岘扬眉笑道:“怎么,不相信?我这些年博览群书,可不仅仅只是学习之乎者也。”

    “也学习了一些利国利民的实干知识,所以是时候,让你们见识见识‘格物致知’的奇迹了!”

    崔钰闻言,蹙眉问道:“格物致知?阿弟,此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郑玄将其注释为:知善深则来善物。是为,道德因果论。”

    “这和你黑砂糖变糖霜,有何关联呢?”

    崔仲渊、崔伯山闻言,也都看向崔岘。

    如今,他们三人都考中了秀才,和裴坚等人一样,皆在开封府学读书。

    算起来,一群人当中,唯有学识最高的崔岘,目前才只是童生。

    崔岘闻言神情微怔,随后无奈苦笑。

    阿兄这个疑惑,让他再次意识到,妄图做思想改革,是个多么难的事情。

    因为仅就‘格物致知’而言,就经历了四次更迭。

    首先是崔钰说的,郑玄注释为:知善深则来善物。

    在崔岘曾经生活的时空。

    朱熹否定郑玄,将格物致知,注释为:外求物理以悟道。他提倡,即物穷理,豁然贯通。

    再后来。

    王阳明否定朱熹,将格物致知,注释为:心外无理,向内求索。他提倡,格者,正也。

    直到后来的后来。

    明清实学家颜元,提出实践出真知。他将这四个字注释为:行先于知,强调实证。他提倡,手格其物而后知至。

    这也是刚才崔岘说‘格物致知’的真正意思。

    由此可见。

    格物致知本为儒家修身步骤,经朱熹、王阳明诠释,分化出 ‘外向认知’与 ‘内向修养’两条路径。

    最终在明清实学中孕育出接近科学精神的实践观,成为中国哲学对接近代科学的桥梁。

    崔钰这番疑惑,让崔岘意识到,思想改革的难度。

    以及,他要考虑,提出独属于自己的‘思想纲领’了。

    生硬照搬朱熹的思想,或者照搬王阳明的思想,对于如今的大梁来说,是完全不合适的!

    成圣的路,无法抄袭复刻。

    那,就走出独属于我崔岘,自己的路吧!

    而他的底气,就来源于眼前这一千斤黑砂糖!

    思想革新太难?工业革新开路!

    心中这样想着。

    崔岘扬眉看向崔钰,笑的格外肆意:“郑玄注释的,难道就一定对吗?我对格物致知,有着不同的理解,改天说与阿兄听。”

    “今日,咱们先把眼前这千斤黑砂糖,变成糖霜!”

    啊?

    不是……真能变啊?

    老崔氏心脏‘砰砰砰’跳动,涨红着脸说道:“岘哥儿,你说怎么做,咱一大家子,都听你调遣!”

    若是真能把一百文一斤的黑砂糖,变成五千文一斤的糖霜——

    足足五十倍利润!

    天呐!

    那这样一来,还真可以成为河南崔氏了!

    迎着一家子期待、激动、忐忑、不可置信的目光,崔岘笑道:“好,接下来,我需要咱们一家人齐心协力,帮我去找工具材料。”

    “首先,是黑砂糖,咱们已经买好了。但是为了熬制黑砂糖,得准备一口很大的陶缸,和两三个小陶缸。”

    “其次,需要松江标布,去布庄买,得是双层的。除了松江标布,还需要葛布。”

    “再准备五十个新鲜土鸡蛋,剔除蛋黄,只要蛋清。”

    “然后,需要竹炭,且是颗粒炭。先定一百斤,跟他们说,不要嫌弃麻烦。以后,全开封的炭坊,都得仰仗咱家做生意。”

    “如果竹炭不好做,可以换成开封特产枣木炭,效果是一样的。”

    “接着,去挖黄泥,也就是杭州观音土……唔,开封没有这玩意儿。但没关系,咱们可以换成黄河澄泥,效果比观音土更好。”

    “除了黄河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badaoge.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