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16 身在福中不知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badaoge.org
    216 身在福中不知福 (第1/3页)

    辛叙是出生商户人家的嫡长孙,年纪还小的时候,家里又经了那么一场灭顶之灾。

    那件事给他带来的影响非常大,总结起来可以归咎为三个方面。

    其一,他再不敢小瞧任何人,尤其是竞争对手。

    其二,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当然,这是常玉明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他自己做人还算有坚守,并不会真的不折手段。

    其三,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狡兔要有三窟。

    先不说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只说中间那一个。

    虽然常玉明自认,他做人做事非常有坚守,但也不得不说,他在做一些事情时,只要不是违法犯罪的手段,他是来者不拒。

    就比如,他说要在三叔来京之前,将辛叙查个底朝天。

    说查他就查,他不仅派出诸多下人,找了辛家的下人打听辛叙的事情,还化身从外地进京求学的举子,打听到国子监辛叙的几个好友跟前去。

    从这些人嘴里得到的消息,也没能让他完全信服。

    毕竟这世上,真正的守正君子非常少,有些男人他不是不犯错,只是犯错的成本有些高,花费也有些高,他现在还承受不起。

    常玉明多鬼一人,他与一些人混熟之后,就大手笔的要请人吃酒。

    吃酒的地方不是什么正经地方,但也不是什么不正经地方。那楼子里有许多清倌人,人家自称是卖艺不卖身。

    说是这么说,但你要真是醉酒了,对人家上下其手,只要不做到最后一步,人家也不会拒绝。

    当然,事后究竟是将人赎身带回家,还是继续厮混,颠鸾倒凤,那全看自己的意愿。

    常玉明这局就非常简单,他就是想用最直接的办法,试探一个男人的操守。

    好在,最后辛叙的友人只来了一个名叫韩林的,其余人,包括辛叙本人,都没有露面。

    常玉明见状佯做遗憾,“可是我出身低微,诸位兄台不乐意与我相交?”

    过来喝花酒的韩林心里就说:你出身是低微,但你财大、气粗、人傻啊。

    他啊,就喜欢和这些捧着钱财上门的傻瓜做朋友。能混吃混喝不说,还能被奉承,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潇洒自在。

    韩林是个没出息的,读书也没天分,要按他的意思,早撂挑子不干了。

    但是不读书,能做什么?

    他家是武将世家,家中父兄全都在禁卫军或羽林卫任职。他是家中幺子,自小被养得金尊玉贵,他可吃不了从军习武的苦。

    为防被父兄带进军营,他便谎称想读书,然后进了这国子监。

    辛叙在他初进国子监,被夫子留堂时帮过他,他也讲义气,在辛叙守孝在家时,每天都将夫子的讲义借过来,亲自送到辛叙手里,给辛叙誊抄。

    辛叙感念他的帮衬,他觉得辛叙这小子脾性很好,两人渐渐就成了至交好友。

    但他那好友可不如他这般混不吝,那小子清高着呢,可不屑来这种地方。

    这姓常的小子想请几人吃花酒,进而融进这个圈子,那是打错了算盘了。

    但有些话心里知道就好,说出去就不好听了。

    韩林便支支吾吾的说,“他们在准备秋闱,暂时脱不开身。”

    “那不如等月末他们得空……”

    “这个月末,正好是官员的休沐日。”

    在国子监就读的学子,家中总有父兄在朝中为官。

    父兄们休沐在家,他们若没假期且罢了,若有假期偏还在外边厮混不回去,那不是擎等着挨打么。

    韩林就说,“你也别想着请他们了,秋闱之前,他们是抽不出空来的。”

    “那我送些吃用的过去……”

    韩林含糊的说,“想送你就送,但别送名贵的,不然他们不好意思收。”

    得了韩林这句话,常玉明可算忙活起来了。

    他确实没给这些人送太名贵的东西,但是,他在送了一些海鲜干货,和时鲜的瓜果后,还另外给每人都送了个红袖添香的美人。

    常玉明是这么想的:山不就我,我就来就山。

    好在他这一招很快就试探出他想知道的事情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badaoge.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