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98章 多智近妖诸葛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98章 多智近妖诸葛亮 (第3/3页)

陷入怀疑,别说刘备关羽,就连张飞张苞那种反应迟钝,反射弧长的大老粗都能轻松发现异常。

    诸葛亮盯着关兴的笔迹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怎么回事,难道安国已经死了,有人借尸还魂了,这也太扯了吧?

    子不语怪力乱神,祖师爷在上,请原谅我的无状。

    等等,安国是什么时候出现异常的,好像离开成都偷跑江陵之前跟我和大王说过,让大王派兵支援秭归夷陵,防止关羽后路被堵无法回蜀,当时我跟大王都没在意,这小子就扔下封信自己溜了。

    现在看来他早在襄樊战败之前就知道吴军会白衣渡江,糜芳傅士仁会献城投降,关羽会败走麦城被围临沮,甚至早就想好了破局之策,撺掇关羽招揽大别山土匪奇袭建业。

    还有他在乌伤打土豪分田地的所作所为,任何一件都不像是仓促间想出来的,倒像是受过这方面的教育,积累过这方面的经验,然后按流程办的。

    诸葛亮掌管后勤多年,非常清楚照章办事和标新立异的区别,照章办事不会出错,至少不会出大错,标新立异却不同,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错误和变数,然后不断试错不断改进,才能将今天的创新变成日后完善的规程。

    任何完善的制度都是经过千锤百炼,时间检验的,不可能刚一问世就接近完美。

    关兴在江东的所作所为在当今天下人的眼里绝对属于标新立异,很多事情诸葛亮别说做过,连听都没听过,关兴却跟习惯成自然似的直接上手,且执行过程中没犯过半点错误,这哪像是头脑一热当场想出来的?

    也就是说在别人看来标新立异的东西,在关兴那里早已成为习惯,成为想都不想便能脱口而出的本能反应。

    就像大一统对于先秦百姓和大汉百姓的不同,跟先秦百姓说大一统,先秦百姓会觉得你有病。

    但跟大汉百姓说大一统,大汉百姓则肯定会说,那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这就是时代的区别,也是诸葛亮他们跟关兴的区别。

    还有那完善的近乎完美的科举制度,以及熟练的炼钢技术和造纸术,这特么是一次就能成功的吗,不需要成千上万次的试验总结吗?

    综上所述,眼前的关兴跟以前的关兴绝对不是一个人,眼前关兴有着太多他们不知道的,且更为先进的东西。

    那么问题来了,该怎么处理眼前这个冒牌关兴呢?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