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11章 李二(七千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11章 李二(七千五) (第3/3页)

外加上整个宁国,唯一的军神,梅武。

    以及宋言的贴身保镖,洛天衣和洛天璇。

    洛天衣,洛天璇于军武之事知之甚少,并未参与讨论,纪纲,纪鹏比起两女也好不了多少。

    是以,真正参与讨论的也只有宋言四个,于四人中间,便是一张舆图。

    “在所有乱军之中,六塘李二算是最特殊的一个。”经过将近一月时间的修整,梅武背部的溃烂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便是醉马草的毒性也解除的七七八八,只是长时间的折磨和中毒,还是让老将军损失了不少元气,下地走路,吃饭穿衣没什么问题,但还想和从前一样骑马砍杀,纵横沙场,终究是不太可能。

    满是老茧的手指,在地图上比划了一下。

    那一圈,赫然便是目前六塘李二的地盘。

    仔细看便会发现,李二现在应该已经占据有济北府一半儿的土地。

    这很不正常。

    “正常来说,乱军起事之后,往往最先要做的,便是飞速扩张地盘,唯有地盘足够大,方能有足够的兵源,方能募集甚至是搜刮到足够的粮食。有粮有兵,才有机会挡住朝廷的围攻。”

    “但,这样的盲目扩张存在着一个极大的隐患,那就是对地盘的掌控力度,跟不上地盘扩张的速度。”

    “当地盘扩张到一定程度,就像是弓弦被拉伸到极限,各种问题便会瞬间爆发出来,民心的躁动,地主阶级,士绅阶级的阳奉阴违,甚至还有手下将领,因为地盘扩张滋生出的野心,因为亲疏远近,利益分配不均导致的貌合神离……这一切,足以将弓弦扯断。”

    “随之而来的便是友军遭遇官军围攻时候的隔岸观火,内讧,背叛,篡位,投降,乃至于起义军中还会爆发二次起义!”

    “究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几乎所有乱军,在最初的时候都只是一个草台班子,他们只是凭借着一腔热血,杀狗官,杀恶霸,至于接下来究竟要如何发展,并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划和章程,尤其是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利益分配,官职晋升,以及惩罚的制度,一切恩赏惩戒全凭领头人的喜好。”

    “在军功和利益的分配中,往往又会出现诸如任人唯亲之类的情况,自然而然会引发其他军头的不满。”

    “为了有足够的利益去分配,有足够的财富去养活手下的士兵,便只能去扩张地盘;地盘扩张,于朝廷眼中威胁更大,遭遇到的围剿也会更加凶残,便需要更多的士兵来维持战力;更多的士兵,又需要更多的地盘来养活……一旦陷入这个循环,那便距离灭亡不远。”

    梅武侃侃而谈,许是因为心中对梅迎雪,对宋言这个外孙心怀愧疚,哪怕宋言从未叫过一声姥爷,也明确表示并不觉得他亏欠自己什么,可当宋言准备收服六塘李二的时候,梅武老爷子还是在没人邀请的情况下,主动站了出来。

    宋言倒也没有拒绝,虽然他的脑子里装满了上下几千年的兵书,但他很清楚,论起带兵作战的经验,便是十个自己也比不上老爷子。

    现在听到梅武老爷子的话,宋言便认真思索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还真是如此,从古至今起义造反者数不胜数,无论是上辈子的陈胜吴广,张角闯王,便是直接让盛唐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还有那自称耶稣亲弟弟,甚至还得到了基督教承认的洪秀全……

    皆是如此。

    前期地盘扩张的速度非常恐怖,大有席卷天下之势。

    后期,便忽然崩盘,然后就四分五裂,直至灭亡。

    “可李二不同。”眼见宋言听的认真,梅武便有些喜滋滋的,小老头儿就很开心:

    “我虽然早已不问政事,但宁国的情况还是有所了解,在所有乱军中,李二绝对是最聪明的一个。”

    “在攻下六塘县之后,他并没有着急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济北府刺史眼里,许是还觉得李二胸无大志,不足为虑,是以,济北府刺史并未将李二造反的消息通报朝廷,而是将这件事情隐瞒下来,毕竟治下有百姓作乱,放在朝堂上那便是自己治理无方,这刺史的乌纱帽多半要保不住。”

    “而李二,则是趁着这个机会,率人将整个六塘县所有地主全都抓了起来,抄家,灭族。搜刮出数之不尽的粮食,这些粮食除了一部分被用作军粮之外,绝大部分都被分给了六塘县的百姓。”

    “六塘县连续三任县令,全都是人渣,各种苛捐杂税数不胜数,百姓身上的赋税,据说都收到了一百八十年后。”

    “许多六塘县民,自出生之后还是第一次尝到吃饱饭的滋味。”

    “如此,六塘县内,民心归附。”

    “李二更是做主,重新丈量六塘田亩,将所有地主家的田产全部抄没,然后按照人口,分发给六塘县百姓。”

    “至此,李二登高一呼,云者丛集。”

    “能吃饱的粮食,能养活一家子的田产……六塘县民已经完全被捆绑在了李二身上,即便不是为了李二,只是为了粮食和土地,当府兵来袭的时候,甚至不需要李二去号召,大量百姓便主动登上城墙。”

    “这些百姓虽然没有经过训练,许多人可能是生平第一次见血,但在战场上却是悍不畏死,比起那些征战沙场多年的老卒还要悍勇,便是身中数刀,明知自己活不了,也会抱着官军直接从城墙上跳下,同归于尽。”

    “数倍的府兵,就这样被轻松打退。”

    “可即便如此,李二依旧没有继续扩张,依旧死守六塘,仿佛没什么大的野心,只是在一个县城里做土皇帝便心满意足……如此一来,第一次进攻失败的济北府刺史,又一次将李二的事情隐瞒下来。”

    于李二,宋言了解不多。

    现如今听到梅武的分析,宋言心头都不由愕然。

    这不是打**,分**吗?

    如果不是除了这一条之外,李二并没有其他出格的事情,宋言甚至都要怀疑,这位会不会也是同一个时空穿越过来的老乡。

    “那济北府刺史,许是觉得这一次失败,只是自己粗心大意,只要下一次做好准备,便能将李二镇压。”

    “在济北刺史重新归拢兵卒的时候,李二又在这个时候做了两件事。”

    “第一,颁布了招贤令。”

    “招募六塘所有贤才,手艺好的工匠,可以去制造甲胄,武器,弓弩。”

    “有一身武力的,可以充当都统,乃至将军。”

    “便是那些读书人,李二也是极为优待,招募其中有才之士为自身幕僚,而现在的读书人,晋升渠道多被世家门阀和白鹭书院垄断,普通读书人寒窗十年,却看不到任何前程,纵然李二只有一县之地,愿意归附投靠的还当真有不少。”

    “在招纳到这些贤才之后,李二便火速命令这些读书人,以宁国现在的律法为蓝本,编纂出一本新的律法,自此六塘县上到李二,中间各个将军,统帅,下面底层百姓,所有的一切赏罚惩处,全都遵照这本律法进行。”

    “若遇到不足之处,还会删改增补。”

    “这本律法,尤其注重军纪,不得扰民,不得侵占百姓财物粮食,不得掳掠妇女,不得杀良冒功,乃是军纪中的重中之重。”

    宋言瞳孔微微收缩,果然,能叫李二的,都不是简单的角色。

    宋言甚至有种预感,如果不是自己的出现,最终推翻洛家王朝,成功登临帝位的,多半便是这位李二。

    实乃人中龙凤!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