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国工业拔根毛,就享用不尽了 (第2/3页)
中。
成百上千的苦力们,正在奋力挖掘大坑。
这是在修建三面陆地,一面临水的干船坞。
不是什么高科技,这东西早在宋时就有了。
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就有详细的记载。
当时不叫船坞,叫做大澳。
《金明池争标图》这幅画作之中,就有画出船坞来。
发明这东西的人,叫做黄怀信,是一名宋朝的宦官。
后世之人,将其称为世界船坞之父。
中土能人辈出,各类跨时代的发明太多了。
只可惜,一次次的蛮夷入侵打断了知识传承。
一颗颗聪明的脑袋,都被蛮夷给砍了。
现如今,林道要反过去,把蛮夷们的脑袋都给砍了。
“有最为详细的图纸。”
跟过来的鲁渊,在一旁言语“之前在其他的港口里,按照图纸操作已经建造了好几个。”
“各处港口都在大规模建造船只,船队规模不断扩大。”
“很好。”林道失笑颔首“按照图纸上的去造,别担心缺少物资,造的越多越好。”
“陛下放心。”鲁渊昂首挺胸,干脆回应“臣必当为陛下打造一支世间最为庞大的船队来。”
天边的太阳逐渐下沉,远处海面上出现了船队的身影。
十几艘大型渔船逐渐靠向临时栈道,其中几艘船尾被开了舱门,有外挂式的螺旋桨辅助动力船外机。
粗壮的缆绳抛上了栈道,港口干活的熟练接住套在石墩上。
船只一一停靠。
当先一艘最大的渔船上,船头位置射鲸炮上的长柄钩上还染着血渍。
渔民们开始操作船上装着的半机械式吊轮机构,将一条偌大的鲸鱼吊向栈道。
船上下来一个光着脚,衣袖裤腿挽起的汉子,一路跑向了大纛。
“张士诚,拜见陛下~”
这位渔民出身的盐枭,此时是大明的海船队负责人,同时兼任渔船队的队长。
日常工作就是打渔,外加培训水手。
他也是有正式官职的,水师记名提督。
就是没得封爵。
毕竟唯有军功方能封爵,打渔捕鲸可不算军功。
“做的好。”林道热情招呼“你打造了大明水师的雏形,当赏五百贯。”
张士诚大喜。
如今天下初定,货币价值逐渐平稳下来。
五百贯,足够在城里买一座大宅子了。
虽说他的俸禄不低,而且天天都有新鲜的海鱼吃,可谁会嫌弃钱多呢。
“船队准备的如何?”
“陛下,如今已经有了大小船只超过百艘,若是只装人,一次可送三万人马至辽阳路。”
张士诚说的都是新船,拿着现代图纸制造的那种新船。
布局合理,航速更快,有着更大的储存量,更加适合远洋航行。
这些新造的船只,林道是打算用来开拓进取插旗子的。
现在的话,则是为攻打辽阳路送人。
元廷的确是被灭了,可云南,辽东等地的元廷余孽,还在负隅顽抗。
云南那边是仰仗着山地难行。
至于辽东,则是道路难行。
的确是有官道,但是承载能力有限。
历史上经过明朝二多年的开发,明末的时候辽东才算是真正成为熟地。
在那之前,则是属于半生不熟。
大小水泡子,茂密的树林,泛滥的河水等等。
规模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