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13:尼克斯的根基,稳如磐石(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213:尼克斯的根基,稳如磐石(求月票!) (第3/3页)

  一旦他们真的离开,尼克斯该由谁来填补这两个关键位置的空缺?

    还有接踵而至的09年选秀,萨姆.普雷斯蒂又该怎么在顺位不够理想的情况下拿到林奇想要的球员?

    想到这里,萨姆.普雷斯蒂感到一阵头痛。

    商业联盟永远不会给一个职业总经理喘息的机会,它无时无刻再运转,并不会因为冠军而停下。

    但今晚,萨姆.普雷斯蒂竭力将这些烦忧压在心底,他不愿打扰更衣室里这来之不易的、纯粹的喜悦时刻。

    就在他陷入沉思之际,林奇却笑意盈盈地主动走了过来,手上还握着一瓶刚刚摇晃过的香槟。

    “不!”萨姆.普雷斯蒂瞬间读懂了林奇的意图,下意识地抗拒,“别闹林奇,我.”

    话音未落,冰凉的香槟已经劈头盖脸地喷洒下来,瞬间将他淋了个透湿。

    “你什么你?你也有一份功劳,谢谢你去年夏天为我重组了球队。”

    萨姆.普雷斯蒂笑着摇头:“你要真想谢我,就别把我搞得这么狼狈。”

    狼狈?”林奇挑眉,晃了晃手中的香槟,“你这个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混蛋,我敢打赌,要是现在让德维恩加入我们,他能高兴得当场扒光自己!”

    “别做梦了,德维恩不是那种人。”萨姆.普雷斯蒂笑道,“打不过就加入?那像什么话?”

    两人的笑声在弥漫着香槟泡沫的空气中荡漾开。

    林奇的目光扫过喧嚣,落在了角落。帕特里克.尤因正独自捧着奥布莱恩杯,小心翼翼地,宛如对待稀世珍宝,最终,一个轻柔的吻落在杯壁之上。

    他不想在万众瞩目之下抢球员的风头,他并非追逐镜头的戏子。所以,他拒绝林奇的好意,没有在颁奖仪式上触碰奖杯。

    但那深植于心的、对总冠军的渴望,从未因此冷却半分。

    今晚,他终于如愿以偿。

    看见这一幕,林奇的嘴角漾开欣慰的笑意,转向普雷斯蒂:

    “萨姆,这种感觉很棒。让追随我的人,无论是队友、教练组还是工作人员,都得到应有的回报——这份成就感太巨大了。这让我觉得作为一个领袖,我好像做得还不赖。”

    “你有这份与生俱来的责任感,是我们的幸运,”萨姆.普雷斯蒂真诚地回应,“这让我们肩上的担子轻松了不少。”

    萨姆.普雷斯蒂心中的焦躁奇异地平复下来。

    是啊,无论未来人员如何更迭,阵容如何调整。

    只要纽约尼克斯仍在林奇的旗帜下前进,只要这座篮球殿堂最伟大的领袖依然在此坐镇,那么,前路便无需担忧。

    尼克斯的根基,稳如磐石。

    “嘿,林奇!”一声呼喊穿过喧闹,是《体育画报》的记者,他获得了进入更衣室的许可,“方便移步理疗室吗?我们需要为你单独拍摄几张照片。”

    林奇颔首应允,随即转向普雷斯蒂:“有雪茄吗萨姆?我的被香槟泡透了。”

    “当然,”萨姆.普雷斯蒂笑着掏出一根雪茄,熟练地为林奇点燃,“你的愿望,就是命令。”

    林奇随记者走向理疗室,与等候的几位记者一一握手致意。门在身后轻轻关上,将更衣室内的狂欢隔绝在外。

    萨姆.普雷斯蒂站在原地,目光凝视着那扇紧闭的门扉,一种强烈的即视感瞬间击中了他。

    这像极了《教父》第一部结尾处,凯.亚当斯在门外,看着新一代教父迈克.柯里昂转身走入属于他的领域。

    门扇合拢,隔绝了两个世界。

    也宣告着一个新的统治者,就此诞生。

    ——

    如果非要拿我和别的球员比,我希望拿我去对比林奇,他是那种我愿意比较的人。——科比.布莱恩特在赛后新闻发布会评价林奇总决赛的表现。

    都是我的错,但我还没被打死,旧时代的反攻还会继续。不过,说真的,林奇太棒了,他今晚完全统治了我。——凯文.加内特谈论加时赛被林奇打爆。

    我本以为我们还有希望,但这就是篮球,伙计们。必须承认,我们遇见了一个拥有恐怖统治力的对手。——贾森.基德谈论绝平之后,林奇在加时赛创纪录的17分神迹。

    毫无疑问,他们完全有资格与96公牛竞争一下史上最具统治力球队的位置。——菲尔.杰克逊称赞09尼克斯。

    “林奇,你如何评价这个无与伦比的赛季?”

    “涅槃重生,我们更年轻了,更有活力。最关键的是,我们用一年的时间彻底摆脱了失败的阴影。”

    “你知道,今年东部足足有三支60胜球队,西部也有一支。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天赋的联盟里,你觉得三连冠的难度是否比90年代和世纪初更大?”

    “我没有在MJ的时代打过比赛,所以无法比较。但无论如何,三连冠都是体现统治力的唯一手段,我不会给自己找借口。”

    “你的意思是说.”

    “没错,我要冲击三连冠,现在已经开始了。或者说,现在还只是个开始呢。”

    ——林奇接受《体育画报》专访。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