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章 当官的,不可以这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3章 当官的,不可以这样 (第2/3页)

发粮,名义是发了35万石粮,实际只发了18万石于百姓,其余11万石则私下高价出售了粮商。

    没灾年景下,安徽整体粮价是一两二钱一石粮,赵安出售给粮商的价格是二两七钱,翻了一倍还多。

    如果揭发材料属实,意味赵安侵吞了大约价值二十五万两左右的朝廷资产,此外掩盖了五万石粮的亏空。

    揭发人不是别人,就是五河水次仓的库大使范文同。

    麻烦就在于这里,如果是别人揭发的,那这件事的可信度就会低很多。

    但范文同是五河库的当家人,所有粮食进出账目都在他手里,这么个知根知底的人跳出来公然揭发,证据这一块肯定是不利赵安的。

    也就是此事绝不可能是无中生有,应是板上钉钉。

    那么想要替“五福儿”洗清冤屈,福昌认为首先就得从这个范文同身上着手。

    放下茶碗,身子微微前倾,小心翼翼道:“赵大人可认识这个范文同?”

    “不认识。”

    赵安摇了摇头,坦言自己上任不过数月,只顾得查访江宁及周边各库,尚未来得及去安徽其它各库视察,因此跟这个范文同连面都没见过。

    “这样啊,”

    福昌点了点头,询问当初是何人在五河主持开仓放粮的。

    “是衙门的管粮通判郑符阳。”

    赵安简单说了下情况,就是接到郑符阳关于安徽灾情严重的报告后,本着百姓性命大于天的理念,他这才不等上级同意就命各仓放粮。

    此事从头到尾都是郑符阳在主持,因为灾情如军情不能耽搁,真等他这督粮道去到灾区,不知要饿死多少百姓呢。

    “噢?”

    福昌眼前一亮,提出一个假设,就是有没有可能是这个郑通判假借赵安这个粮道名义私自行事,结果被五河库大使范文同举报到了巡抚衙门。

    这个可能是存在的,合理的解释就是粮道心善,结果下面人黑了心趁机敛财,不知情的小吏却以为是粮道大人的授意,这才越级向巡抚衙门揭发。

    然而赵安却摇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