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赵大人,您受惊了 (第2/3页)
屈,孔知县便能就此也搭上赵阿哥,于仕途大大有利。
否则,怎么可能无利不起早呢。
昨天又有个杀猪的扛半片猪肉来到衙门,说是听说赵道台为了百姓餐餐只吃豆腐青汤,他心中实在是敬佩,不忍赵大人为了百姓瘦了身子,便送来半片猪肉让赵大人开开荤。
赵道台当然是不要的,结果那杀猪的也是将猪肉直接摞在桌上就跑,急的赵道台直跺脚。
事情传开后,江宁城的百姓跟什么似的不是往衙门送鸡蛋,就是往衙门送点心的,搞的粮道衙门跟个菜市场似的,鸡啊鸭啊什么都有。
把个赵安急的泪水和在眶中,几次来到衙门口劝说百姓不要再送东西,可百姓们却是不依,无奈之下赵安只好让人在门口摆了个桌子,要送东西的百姓主动登记,否则东西他一律不收。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赵道台打算先记着账,回头再还给百姓。
唉,这官真就是清的不能再清了!
安徽按察使司衙门派来的营兵也不是冷血之人,更不是是非不明之人,眼看百姓如此拥戴爱护赵大人,哪个不知赵大人是真被冤枉的。
但这是上面的事,他们也是照上面吩咐做事,纵是再同情赵大人也无可奈何,只盼着朝廷能够早点查清赵大人的冤枉,还赵大人一个公道。
别说,赵大人不仅是个清官,做人做事也真是不错,百姓送来的东西他都让人拿到食堂供全体工作人员食用,连带着这帮营兵也有份。
每天早上赵大人还在衙门内跑步,说什么强身健体才能更好报效朝廷,报答百姓。结果就是现在每天早上这帮看管的营兵都会自觉跟着赵大人跑步,千总韩锐朋更是带头跑。
赵大人记性也好,两三天下来就能准确叫出每个营兵的名字,一点官架子也没有,以致看管和被看管的都打成一片了。
这也是为何两位老人能直接找到赵安未被人拦下的原因。
见两位老人上了年纪,赵安忙放下笔起身来到门口,亲切道:“老人家,我就是赵有禄,不过不是什么豆腐青天.你们这是?”
其中有一老人忙将鱼篓放到赵安面前,有些局促道:“赵大人,这几条鱼是我们从惠民河捞的,要不是大人你主持修河,这惠民河里全是污水淤泥,哪来清水活鱼我俩听说大人遭了奸臣陷害,便特地抓几条活鱼来让大人尝尝鲜”
“是啊,是啊,让大人您尝尝鲜。”
另一位老人不迭点头,很是心疼的看着面容颇有些憔悴的赵安。
赵安憔悴的原因是昨天夜里先去了婉清房,被小丫头索要两次方放他去的春兰屋子,结果晚上春兰倒没索要,但到了早上却还是榨了回汁。
搞的赵安一夜都没睡好,没办法,只能硬挺。
看了眼鱼篓,见里面都是巴掌大的鲫鱼,赵安心中很是感动,却道:“老人家,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但这鱼你们还是拿回去给孩子们吃吧。”
老人见赵安不收,忙道:“大人,这鱼是我俩在河里捉的,不是花钱买的,大人您就收下吧!”
另一老人亦激动道:“是啊,赵大人,您就收下吧!像您这样的好官,小老儿活这么久都不曾见过,送您几条鱼又算什么呢!”
“两位老人家的心意,我赵有禄领了,但我真不能收下这鱼.”
一大早的岳父还没在衙门口“出摊”,赵安也不好让两位老人家去登记,只能表示不收。
未想两位老人见赵安不肯收他们的鱼,其中一个不禁气道:“大人莫非嫌这鱼腥?它比粮仓里的老鼠还干净!”
“大人是好官,我俩才给大人送鱼,大人要是贪官,别说送大人鱼了,就是送大人根鱼刺,我俩都觉亏的慌!”
“两位老人家,我,我.”
见两位老人对自己真情流露,赵安也着实不忍,轻叹一声:“那好,这鱼我就先收下。”
两位老人这才重新欢喜起来,赵安遂将二老送到门口,未想要回办公室时,自己曾经帮助过的老妇却步履蹒跚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