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章 太子爷流落民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badaoge.org
    第23章 太子爷流落民间? (第1/3页)

    在翰林院上班的曹振镛和在乾清门上班的谟尔赓额接到旨意后不是马上启程离京,而是按照流程先向各自单位报备,然后到军机处领相关批文。

    这些批文是方便二人必要时与沿途官府对接用的。

    往常流程走下来一天即可,但这次曹、谟二人却是等了三天才拿到批文离京。

    不知什么缘故。

    因是密访,二人均扮作去江南采购的商人,也未携带随员家仆。

    谟尔赓额是御前侍卫,精于马术,故一路都是骑马。

    曹振镛是进士出身的文人不会骑马,因此坐的是马车。

    车夫是内务府的包衣。

    其实由京师南下最舒服的是交通方式是到通州坐船,只曹、谟二人嫌船速太慢还是选择走陆路。

    马车速度虽比坐船快,相较骑马又慢了许多,为迁就曹振镛,谟尔赓额只能刻意放缓马速,这就导致路上耽搁了一些时间。

    对于这次密访,谟尔赓额没有多想,只当寻常差事来办,抱着出来玩一趟的心态。

    其之所以能成为御前二等侍卫,乃是其父随福大将军征台有功老太爷恩赏缘故,未当侍卫前谟尔赓额是内城胡同有名的“串子”,吃喝嫖赌样样俱全,甚至还会同人到外城碰瓷汉人弄些银子花花。

    说白了,一个凭借父荫才当上正四品侍卫的八旗纨绔子弟。

    若非旨意,谟尔赓额根本不可能同进士出身的曹振镛产生交结,因为二人的圈子完全不同。

    因之前一直在京城生活,谟尔赓额对京师以外的情况了解甚少,途中吃饭住宿都是曹振镛出面,他倒也乐得轻闲。

    与谟尔赓额把这差事当旅游态度不同,曹振镛对于这趟差事是觉得有些奇怪的,其父曹文植几年前就是不愿与和珅为伍,这才以母老乞归养。

    父亲如此,身为儿子的肯定不会与和珅同流合污,任职翰林院期间,曹振镛只一门心思干好本职工作,从不钻营官场门路,更刻意与和党中人保持距离。

    而这次南下密查的对象赵有禄于京里大小也算是个名人,毕竟一年不到连升十级于朝野也是桩大新闻。

    何况那小子还上过报,被皇上特赐同进士出身。

    只羡慕者多,厌恶者更多。

    正牌进士出身的曹振镛对赵有禄的评价就是幸进小人。

    外界传闻这个赵有禄是和珅的人,曹振镛亦是如此认为,否则怎么可能一年不到先后两次连升五级呢。

    皇上现在却让自己去密查和珅的人,这释放的什么信号?

    难道说是皇上要对和珅动手?

    曹振镛很快推翻自己的猜测,因为和珅如今正当红,一点倒台迹象都看不出。

    那这次密访多半是皇上听说了赵有禄什么事,这才让他和谟尔赓额去江宁暗中调查。

    故而曹振镛便给这次密访定了基调,不管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如实上报,自己不发表任何看法,免得惹祸。

    毕竟赵有禄背后站着的是他父亲也不敢与之相斗的和珅。

    连日车马颠簸后,曹、谟二人到了高邮,此地属扬州府管辖,离扬州已是极近。

    正是三月春光大好时候,沿途地里开满油菜花,这让一直生活在京师的曹、谟二人看的十分惬意,心胸都好像开阔许多。

    “当年咱大清兵就是沿这运河一路南下,所向披靡,那明朝的兵将连个象样的人物都没有,一听到咱大清兵至就望风而逃,只扬州那边有史蛮子守了下,结果半天不到就被咱大清兵攻下,为了吓唬江南的明朝小朝廷,豫亲王下令把扬州城给屠了,那明朝小朝廷吓的直接开城投降了”

    谟尔赓额的祖上就是当年随多铎南征的八旗兵,靠着先登之功晋的领催,作为后人,谟尔赓额说起这段历史时自是无比自豪。

    车内的曹振镛身为汉人,听着这些事多少有些别扭,却还是不时附和谟尔赓额几句,言语之中对守扬州的史可法很是推崇。

    原因是老太爷修了《贰臣传》后,对明朝的一些忠臣都给予了高度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badaoge.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