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有利有弊【4K】 (第2/3页)
片刻之后,枣祗话音刚落,士孙瑞便满脸感慨之色。
“君乃治世之良医也,自今日起司隶屯田事务便拜托枣君了!”
闻听此言,枣祗倒是略微有点诧异。
他倒是没有想到士孙瑞会如此信任,毕竟他可是曹操旧部,才刚来洛阳不久。
然而枣祗确是不知,士孙瑞最大的优点就是气度宽宏。
连吕布他都能哄着用,更别说像枣祗这样的内政大才了。
不过在枣祗领命之后,士孙瑞与曹昂商议片刻之后觉得还是不能就此固守,河内郡虽然失去了,但是洛阳汉军的本钱还在,没有损失太多兵马,如此一来不如试试看能不能收复长安,拿下关中。
要知道如今关中大旱,凉州诸军都开始乏粮,正是他们最衰弱的时候。
士孙瑞和曹昂左思右想,还是觉得不应该错过这个机会。
……
当潼关东面开始影影绰绰出现洛阳汉军的身影时,益州也不太平。
刘焉病死之后,刘璋虽然继任益州牧,随后更是进位汉中王,但益州内部却并不是很服他。
准确来说,刘焉在位的时候也是一样,只不过被他压下去了。
结果就是刘璋进位汉中王的次日,益州本土豪族开始搞事,暗自串联,怂恿益州军将领沈弥、娄发、甘宁起事,以荆州别驾刘阖为首攻打刘璋。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益州本土势力都反对刘焉父子的通知。
像赵韪这种在刘焉麾下得利的巴郡士族,就对刘璋忠心耿耿。
故此叛军作乱之初,刘璋虽然有些手忙脚乱,颇为狼狈,但很快便掌控住了局面。
他命赵韪为征东中郎将后不久便顺利击溃了这些叛军,甘宁等人不得不狼狈的逃出益州,投奔刘表。
但内部叛军这边刚解决,汉中那边却又出问题了。
原本依附于刘焉的汉中张鲁见刘璋是个毛头小子,故此仗着五斗米教在汉中势力庞大,便开始越来越骄纵,不听刘璋号令,甚至勾连巴夷,让杜濩、朴胡、袁约这些巴夷豪酋背叛刘璋投靠五斗米教。
如此种种,让刚刚经历内部叛乱的刘璋大怒,冲动之下就杀死了张鲁的母亲。
额,至于张鲁的母亲为什么在成都,这个其实有点狗血。
主要是张鲁之母也精通五斗米教所传的鬼道秘术,并且好养生,有少容。
简单来说就是张鲁之母一把年纪了,样貌却依旧像个少女一样。
因此之故,张鲁之母常常往来于益州牧刘焉家,传其房中术养生。
张鲁也因此通过其母与刘焉的关系得到信任,令五斗米教在汉中一家独大。
从这个角度来说,刘璋杀其母或许并不是什么冲动,而是早有怨恨。
但杀人一时爽,想要善后就麻烦了。
正所谓:杀母之仇,不共戴天。
身处汉中的张鲁得知此事后,二话没说就造反了,彻底和刘璋撕破脸。
刘璋虽然派遣中郎将庞羲与李思等人多次攻打,但都被张鲁的教众给击败。
张鲁越发自信,便割据于汉中以五斗米教教化百姓,直接政教合一。
一来二去刘璋也没辙了,只能与张鲁打打嘴仗。
于是乎刚刚带上“汉中王”帽子没几天的刘璋,就这样失去了汉中。
他本想是效仿先祖汉高秀一把的,却没想反而丢了个大脸。
威望大失的刘璋也被这接二连三的叛乱搞得很没有安全感,甚至对益州本土的人都开始多疑起来,开始越发器重“东州兵”了。
只是这样一来就又导致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益州本土势力的不满。
要知道“东州兵”可不单纯是一支军队、
数年前,凉州军祸乱长安,劫掠关中以及周边地区的时候,南阳、三辅曾有几万户百姓不堪折磨,流亡到益州求存。
彼时益州牧刘焉便将他们全部收为部众,称为“东州兵”。
所以“东州兵”并不是军队那么简单,更像是拖家带口的武装集团。
刘璋对“东州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