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第2/3页)
如决堤般不停地流淌,她那悲痛欲绝的哭声仿佛要将整个房间都淹没。一直以来都是乐观派的邹水金此刻也无法抑制住内心的悲伤,晶莹的泪珠顺着脸颊滑落。一家人围坐在房间里,有的人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但同时眼中却闪烁着泪光;有的人则只是默默地抽泣着,用手轻轻擦拭着眼角的泪水。
就在这时,房门被缓缓推开,大舅付正元迈着沉重的步伐走了进来。看到眼前这一幕,他的眼眶瞬间湿润了。邹风英见到娘舅来了,连忙双膝跪地,扑倒在地上,放声大哭道:“娘舅……”
付正元由于没读过书,不太善于言辞表达,面对此情此景一时不知该如何安慰外甥女。只见他略微有些笨拙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厚厚的红包,递到邹风英面前,轻声说道:“风英乖啊,别哭啦,快起来吧。”
邹风英颤抖着双手接过大舅的红包,缓缓站起身来。还未等她站稳脚跟,二舅小德林紧跟着走进了房间。紧接着,小舅三德林也快步走了进来。
最后,小姨潘德红出现在众人眼前。与其他几位舅舅不同的是,小姨最为能言善道。她一边哭泣着,一边拉着邹风英的手,絮絮叨叨地说了好长一段时间,话语间充满了对外甥女的不舍和祝福。终于,小姨止住了哭声,将手中早已准备好的红包塞给了邹风英。
此时,屋外的礼炮声再次骤然响起,震耳欲聋。原来,前来接亲的队伍已经等不及了,他们开始催促新娘赶紧出发。而余石友这个既是媒婆又是姐夫的人自然也是忙前忙后,不得空闲。他匆匆跑进房间,给邹风英送上了一份哭嫁红包之后,便又笑嘻嘻地跑了出去,对着那些接亲的人们喊道:“别急嘛,再放些鞭炮热闹热闹!”
于是,接亲的人们纷纷点燃了鞭炮,一时间,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彻云霄,此起彼伏,根本停不下来。
余石友心急如焚地又一次走向房间,轻声催促着新娘子:“新娘子呀,您快些出来吧,吉时可不等人呐!”他一边说着,一边焦急地搓着手。
此时,邹建民小心翼翼地将姐姐从大厅里背了出来。按照客家的传统习俗,在未抵达男方家中之前,新娘子的双脚是万万不可落地的。只见新娘子邹风英稳稳地站在一张板凳之上,宛如一朵娇艳欲滴的花朵。
所有精心准备的嫁妆也都已按照既定的顺序摆放整齐,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就在这时,喜庆的礼炮声再度响起,震耳欲聋,仿佛要向全世界宣告这一幸福时刻的到来。紧接着,喇叭声、锣鼓声也纷纷加入进来,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欢快激昂的乐章。
接亲队伍中的余石友手牵着两只毛色鲜亮的大公鸡,昂首挺胸地走在了最前面。而新郎官的姐夫则满脸笑容,动作迅速地背起新娘,兴高采烈地跟随着余石友向外走去。
邹建民和妹妹邹伟英紧紧地跟在姐姐身后,一步也不敢落下。其他前来接亲的人们有的抬起沉重的家具,有的则手提包裹,肩扛箱子,浩浩荡荡地跟在新娘后面。由于娘家所准备的家具数量众多,单凭接亲队伍一时难以全部搬运,于是娘家人也纷纷伸出援手,或提或背,齐心协力地护送着新娘走出家门。
新郎官的姐夫背着新娘子沿着宽敞的大路缓缓前行,一直走到了公路边上。在这里,他们稍作停歇,让新娘子重新站到了另一张板凳之上。随后,其他人便开始忙碌起来,将一件件精美的嫁妆有条不紊地放置到那三辆装满希望与祝福的拖拉机上。这些嫁妆堆积如山,几乎占据了整个车厢。
邹建民眼恭恭敬敬地递给姐姐。姐姐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此时,礼炮声再次响彻云霄,像是在为这对新人奏响出征的号角。终于,迎亲的队伍带着满心欢喜和美好的憧憬,踏上了前往新生活的征程……
邹建民突然抬手高喊一声:“且慢!我有话说……”他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着,引得众人纷纷侧目。
站在一旁的余石友见状,连忙回应道:“建民!你有什么话就快说吧……别耽搁了良辰吉时啊。”
邹建民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说道:“我有几个问题需要男方给个明确的答复。毕竟我姐姐在家一直都是吃苦耐劳、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