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朱缙振:好骨气,好忠臣 (第3/3页)
在是不合礼数啊!”
有了人带头,便接连有数人从百官之中走出,义正言辞、激昂陈词、苦口婆心的劝诫起朱缙振,好似都是为了他着想一般。
眼见朱缙振似乎并未发怒,百官之中更有不少人心思活泛了起来。
只有吏部、刑部等六部残存的几个尚书,头都快低到裤裆里去了。
“孤靖难之时,秘卫传来一个有趣的消息。”
朱缙振突然笑了,笑容灿烂至极,望着跳出来的那些百官,悠悠笑道:“彼时太宗皇帝,靖难称帝,建文旧臣方孝孺,欲彰显其气节,大骂太宗皇帝不忠不仁不孝不义。”
“孤记得,方孝孺列传,史官所载的太宗朝历史文献也有记录,丁丑,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并夷其族。”
“诸位大臣,孤记得可有错?”
听到朱缙振的问话,虽然百官不明所以,但还是有人站出来回道。
“殿下史学极好,半点不差。”
太宗皇帝靖难到正德年间也就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场的许多老臣甚至家里还有当年靖难时期活下来的人。
对于靖难之役的那点破事,那真可谓是了若指掌。
更别说,在场的百官里面史官可是有好几个呢。
史官们虽然不明白朱缙振为何提起方孝孺,但也跟着其他官员符合,表示朱缙振的明史的确读的半点问题没有。
“可在孤的秘卫情报之中,近些日子江南地区流传的关于方孝孺的下场,却非夷族,而是编造了这么一段野史,以彰方孝孺的忠节,影射太宗皇帝的残暴。”朱缙振似笑非笑的看着某些突然身躯一震,似乎是也知道这件事的官员。
“故事中提到,太宗皇帝当年以清君侧之名靖难,要方孝孺拟一篇登基的诏书,以安天下民心,若方孝孺应允,则金山银山任他取之,高官厚禄只需他下笔可取。”
朱缙振不管那些面色大变的官员,自顾自的笑着说道:“那段野史提到,方孝孺在太宗皇帝进入南京城那一天,指着太宗的鼻子大骂“不孝子朱棣,谋权篡位”,引太宗震怒,喝问他“就不怕朕诛你九族”?”
“你们猜,那野史中的方孝孺,如何回答?”
朱缙振的目光,落到了刚才跳得最欢的那几个官员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