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六十三章 五女穿越十二年大盘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六十三章 五女穿越十二年大盘点 (第2/3页)

各种配件、炮弹生产;连早已被李琳发明出来的改良过的黑火药加工工艺水平都有了不小的提高;火炮射击的理论与战术在李琳的引领之下也得到了新的发展。这让李琳炮的威力、射程与射速全部成为这个时代之最。

    而李琳铳实际上就是明代的火铳,准确一点说是仿鲁密铳,约重七八斤,有的六斤,约长六七尺,发射的机关在床里。捏一下就掉,火燃复起,床尾有钢刀,若敌人逼近,即可作斩马刀用。放时,前捉托手,后掖床尾,发机只捏,没瞄准时手不能动,准星和眼睛对准处稍远,初发烟起,不致熏目惊心。用药四钱,铅弹三钱。

    在寻常人看来,李琳铳发明出来,那对弓弩不是碾压性的存在吗?

    还真不是。

    熟练弓箭手每分钟可发射6-10支箭,而李琳铳装填流程复杂(需倒火药、装弹、点火、清理火门),每分钟仅能发射1-2次,实战中射速差距更明显。

    就连神臂弓每分钟都可发射2-3次,且装填流程(上弦、装箭)也比火铳更快捷,适合持久战。

    还有,弓弩发射时无火药烟雾和巨响,适合伏击或丛林作战;且不受雨天影响。而李琳铳在潮湿环境中易出现哑火。

    另外,弓箭重量轻(弓约2-3公斤,箭囊携带20-30支箭),负担轻,士兵可灵活移动;神臂弓(约3-5公斤)搭配弩箭(携带20-30支),负重较轻,也比李琳铳适合机动;李琳铳加上火药、弹丸和支架,负重更大,机动时较为不便,后勤运输量更大,且火药储存需防潮防火,成本更高。

    这么一看,似乎没有必要发展铳的必要性。

    当然,这是赵宋王朝的那些官员的意思。

    可知道武器发展走向的赵俣,并没有因为李琳铳并不比弓弩的优势大而放弃铳的研发和装备,而是大力支持李琳和麻晓娇研发和装备铳。

    这才有了李琳铳装备神机军。

    虽说李琳铳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实际上优势并不比弓弩强太多,但李琳铳也有其强过弓弩的地方。

    首先,李琳铳发射的铅弹或铁弹依靠火药爆炸的动能远超弓箭,可有效穿透甲胄(如辽军、金军、蒙古军的各种甲胄),而弓箭受限于弓力和箭头设计,对重装甲目标的杀伤力较弱,尤其在远距离难以穿透。

    其次,李琳铳的操作仅需掌握装填、点火流程,普通士兵短期训练即可使用;弓箭需长期练习拉弓、瞄准、发力,培养合格弓箭手需数年时间,人力成本更高;而神臂弓则需要士兵具备较强臂力,且瞄准、控弦需长期练习,培养合格弩手的时间成本也很高。

    还有,李琳铳可通过“三段击”战术形成持续火力,列阵时对密集敌军压制力强;弓箭虽然可齐射,但射速受拉弓频率限制,且破阵能力较弱;神臂弓虽然也可齐射,但装填速度(需绞盘或腰引上弦)较慢,且弩箭弹道低平,对移动目标命中率较低。

    总之,李琳铳凭借破甲力、训练成本低和集群火力优势,在野战时对抗辽、金、蒙古等骑兵时有一定的优势。而弓弩因射速、环境适应性、易携带性,其实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顺便说一句,神机军虽然装备了不少李琳铳,但神臂弓目前仍作为一半神机军的远程武器存在,而且照目前赵俣不准备装备更先进的燧发铳的情况来看,两者将在神机军中长期并存。

    ——燧发铳的研发其实也已经到了尾声,只不过,赵俣觉得宋军的武器应对现在的敌人已经够用了,燧发铳可以先研制出来,甚至慢慢生产,但在没有势力的军队能追上神机军目前的装备前,先不列装。

    甚至就连李琳炮和李琳铳赵俣也下令只给神机军装备,就连四辅军和禁军,目前也只是装备了从神机军淘汰下的一批虎蹲炮和有数的轰天雷。

    像还没有完全取得赵俣信任的虎贲军,以及厢军、乡军,根本就碰不到火器。

    除了武器以外,李琳在神机军的筛选和教育上,也都是用了心的。

    人员筛选上,李琳主导招募的,多是“许三多”之类身体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