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五十三章 盛世新篇章,赵俣见宋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五十三章 盛世新篇章,赵俣见宋江 (第2/3页)

的强烈反抗。商鞅虽最终惨遭车裂,但因其变法过程中采取严刑峻法压制旧贵族,使改革成果得以保留,为秦国崛起奠定了基础。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力排众议推行郡县制,取代传统的分封制。这一改革直接剥夺了六国旧贵族的封地和世袭特权,引发了强烈反弹。张良策划的博浪沙刺杀,项羽等旧贵族后裔的起兵反抗,都表明旧势力对改革的抵制从未停止。秦朝虽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强行推行改革,但却未能彻底清除旧贵族势力,最终在起义的浪潮中迅速覆灭。

    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本质上也是对诸侯王利益的剥夺,中央集权才得以加强,改革取得成功。

    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任何试图在不触动既得利益的情况下推进改革的想法,最终都只能流于空想。

    赵俣引爆士绅地主阶层与受压迫的民众之间的矛盾,虽然谈不上特别高明,但胜在够狠、够果决。赵俣没有妇人之仁,而是不讲武德地先发制人用民意先弄死了大多数士绅地主,尤其是弄死了最顽固的江南士绅地主,重创了士绅地主集团,杀大吓小,强行重新洗牌。

    剩下的士绅地主,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犹如惊弓之鸟,再不敢轻易与朝廷为敌,也开始怕了他们以前想怎么欺负就怎么欺负的百姓。他们终于意识到了,与朝廷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而且真不能把百姓给逼反了,不然百姓真会起义杀他们全家,唯有顺应时势,积极配合朝廷的改革,给百姓留一条活路,才能保全其家族的利益,延续世代荣华。

    作为此事的重要参与者,赵俣手中一枚很关键的棋子,宋江在感慨万千的同时,对赵俣除了敬畏还是敬畏。

    而等宋江一行过了淮河来到中原地区,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

    只见,河渠纵横交错,滋养着这片肥沃的土地。村民们面带笑容,忙碌而有序,他们的衣着虽朴素,但大多都穿上了这几年才流行起来的棉质衣服,保暖耐用,且价格不贵。孩童们在村头嬉戏,老人在树荫下乘凉谈天,一派和谐安宁的景象,早已走出战争的阴影。

    宋江还注意到,这里的农田,不仅耕作精细,而且采用了许多新奇的科技。比如,一些田地里铺设了暗管,用于排水防涝;有的则安装了自动灌溉系统,根据土壤湿度自动调节水量,既节约了水资源,又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至于麻晓娇早年发明的木牛流马灌溉车、齿轮联动舂米机、水利石磨以及众多实用先进的农具机械,则更是到处都是。

    这些科技的应用,无疑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还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这使得,江南那个赵宋王朝以往的粮仓乱成这个样子,似乎对赵宋王朝的北方都没有多大的影响。

    更令宋江感到惊奇的是,不仅大型工厂遍布在中原大地,一些村庄里竟然出现了小型的工坊,生产着大型工厂不会也不便生产的精细手工艺品,为日益繁荣的商业活动提供了多样性的产品。

    这一切的一切,都昭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等到宋江一行来到了赵宋王朝的都城东京汴梁城,看到的则是更加繁荣昌盛的景象。

    街道整齐,纵横规范,呈棋盘式格局,打破了坊市限制,开辟出临街设市的布局,使其成为了八荒争奏、万国咸通的国际大都会。

    城中的街道像棋盘一样规划的十分整齐,它又以四条干道为主,贯通全城。

    这其中,最主要的街道是从皇宫宣德门南去,通过里城朱雀门,直达外城,长达十多里的御街。

    它是赵宋王朝历朝历代的皇帝祀祖、举行南郊大礼和出宫游玩而往返经过的主要道路,也就是现在东京汴梁城的中轴线。

    宋江一行走在御街上,到处可见都市娱乐场所。

    其中仅大小勾栏就有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星云密布,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是其中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