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badaoge.org
第0197章:治河!预算充裕,则策如泉涌 (第1/3页)
万历六年,三月初八。
就在小万历斗志满满,京师官员们也都准备迎接全国丈田所带来的新挑战时。
七十四岁高龄的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瓒因病请辞。
此非托辞。
而是陈瓒病重难以下床,御医称其已时日无多。
小万历无奈,在派人探望他的同时,准其请辞养病,擢升左副都御史陈炌为都察院左都御史。
陈炌乃嘉靖二十年进士。
今年五十六岁,性格刚直,稳健务实,乃是当下都察院继任左都御史的最佳人选。
百官皆无异议。
就在这时,又一道不好的消息传来。
去年九月份刚刚任职,年仅五十八岁的河漕总督吴桂芳卒于任上。
其死讯传到京师后,全朝哗然。
有官员称,他是因河漕事务繁重,压力过大,劳累而病逝。
有官员称,是因朝廷拨款不及时、地方衙门协调不当、漕河两岸河工筑堤、疏浚、运输达不到要求,吴桂芳被气身亡。
甚至还有官员在私下称:谁总理河漕,谁将英年早逝!
之所以有这样的言论,是因当下的河漕主官非常难做。
在吴桂芳任职河漕总督之前。
河漕两分,河道总督总管河道,漕运总督总管漕运,然因河道与漕运职权交错,彼此遇到问题时便互相推诿。
河道管修河不管漕运,保民而不保漕,使得黄河经常倒灌,泥沙堵塞运河。
漕运官管漕运不管修河,保漕而不保民,经常破坏闸坝、涵洞,导致黄河年年出现水患。
于是乎。
朝廷每年修河,徒费财物人力,水患如故,漕运堵塞如旧。
张居正忍无可忍,于去年八月份裁撤河道都御史,将河道与漕运合并,设立了河漕总督。
河漕总督权力甚大。
既负责河道治理又负责漕运事务,同时还提督军务,还有权力弹劾沿河所经的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四省的不称职地方官。
可谓是集治理河漕的军政财权于一身。
设立此官职后。
朝廷百官因河漕总督的人选吵得不可开交。
河漕总督,属于技术类官员,必须要懂得治河,非一般官员能够胜任。
当时的候选人有三个。
分别是:河道总督、河道都御史傅希挚、漕运总督吴桂芳,以及曾有过两次治河经验的江西巡抚潘季驯。
三人的治河理念分歧非常大。
傅希挚主张以堵为主,不挖掘新河,优先保障漕运畅通,其次才是解决黄河水患。
此方案的优势是耗钱少,较为灵活,能有效保障漕运正常,但属于小修小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吴桂芳主张恢复黄河故道,在入海口进行疏浚,强调疏导与蓄水的结合。
此方案耗钱高于傅希挚,工程主要集中于黄河的中下游,可暂时解决一些问题。
而潘季驯提出“束水攻沙,以清刷黄”之策,强调建堤坝、控制水速,统一干流,使得河漕稳定。
此方案工程规模大、材料成本高、执行难度也大,短期劳民伤财,长期的效果也难以保障。
毕竟,黄河泛滥千年,谁也摸不准黄河的脾气!
最后,经过廷议。
张居正选择了吴桂芳的方案,令其担任河漕总督。
而今,吴桂芳突然去世,朝廷在新的河漕总督人选上顿时犯了难。
吴桂芳下面的一众河道官、漕运官都难以服众,而其他岗位懂得治河的,又与吴桂芳的治河理念不同。
并且,因去年那场官员治河之策的讨论,分歧过大。
一些治河官员被伤了心,朝廷若强派他们,他们可能宁愿请辞也不愿去治河。
治河,向来都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
其中,被伤最深的便是当下的江西巡抚潘季驯。
因他提出的“束水攻沙,以清刷黄”之策,需要在黄河两岸修筑数百里长,以土方与砖石为主材料的遥堤与缕堤,一度被官员们攻击为:屡次花大钱而屡不成事。
潘季驯遭到抨击,是因他上次总理河道之时,造成漕运之船倾覆,直接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