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195章:去弊与兴国!沈念:臣反对陛下亲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badaoge.org
    第0195章:去弊与兴国!沈念:臣反对陛下亲政 (第1/3页)

    如果张居正这位顾命大臣在朝,绝不会有官员胆敢上奏恳请小万历亲政。

    因为权力变更。

    意味着大明“张居正柄国”的辅政格局会被打破,意味着内阁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在军政事务上的决策权将会大幅度衰减,还意味着会出现诸多人事调整。

    另外,小万历的心态也有可能大变。

    曾经。

    尚未登基亲政的隆庆皇帝在百官心中的模样是:性沉潜,寡言笑,节俭自持。

    但亲政不久,便变成了:沉溺后宫,日御数女。

    当然。

    皇帝亲政也并不一定是坏事。

    比如:小万历的爷爷,嘉靖世宗皇帝。

    十五岁(虚岁)登基,继位之初通过大礼议之争便亲政掌权,其积极理政、整顿吏治、轻徭薄役,恢复生产,凭前期政绩,堪称:中兴之主。

    亲政之好坏,无具体标准,完全取决于皇帝的个人能力与品性。

    依照往昔大明幼主登基之常例。

    一般是辅臣上奏自退还政,或辅臣无能力辅政的情况下,百官上奏恳请皇帝亲政。

    但现在。

    张居正丁忧在家,辅政摄政的是内阁与票拟司。

    礼部郎中刘应麒的“恳请小万历亲政”奏疏一递,无异给内阁和票拟司出了一道难题。

    作为臣子,没有资格评定小万历能否亲政。

    此奏疏一出,官员们要么撰写奏疏附议,要么保持沉默。

    然保持沉默,有反对小万历亲政之嫌疑。

    特别是内阁与票拟司的官员。

    不但有反对之嫌疑,还会被一些官员认定为:贪恋权位。

    刘应麒的奏疏呈递还不到半日,便有三十多名官员呈递奏疏附议。

    这些官员都想进步。

    待小万历亲政,其与票拟司检详官、一众日讲经筵官的接触便会减少,而他们的表现机会便会增多。

    外加有人反对张居正这套新政策略,故而也主张小万历亲政。

    皇帝亲政,往往为了提高皇权,会出台一些压制当下权臣、重用新人的政策。

    如此,其它官员便有了机会。

    他们考虑小万历是否应该亲政的逻辑,是对自己是否有利,而非对大明江山是否有利。

    ……

    票拟司内。

    五名当值的票拟检详官看到礼部郎中刘应麒的“恳请小万历亲政”的奏疏后,商讨一番,以”无资格评定陛下能否亲政”为由,票拟留白,将奏疏送往了禁中。

    然后便返回各自衙门,撰写奏疏附议。

    沈念知晓此事后,不由得皱起眉头。

    他推测。

    接下来绝大多数官员都会随大流,上奏恳请小万历亲政,毕竟,小万历早晚都是要亲政的。

    而小万历也绝对倾向于亲政。

    小万历大概率会遵从“三让之礼”,先辞让显德,再辞显贤,最后不得已同意,答应群臣所请,展现君明臣贤之风范。

    然沈念觉得,当下并非小万历亲政之时。

    他并非觉得小万历没有能力亲政。

    在一众官员的帮扶下,只要小万历不做隆庆皇帝“日御数女”那一套,嘉靖皇帝“日求长生,不问朝政”那一套。

    大明绝对还是会向上走的。

    但是,目前大明正处在去除积弊的关键时刻。

    张居正将一系列新政法策、地方文臣武将都安排在恰当的位置,正是执行之时。

    当朝堂柄国者突然变成小万历。

    张居正之权被削弱,那些被他认可的变革官员必将会受到压制,此举容易造成党争,且动摇当下新政根基。

    更换柄国者,必须要进行交接,而非这样突然替换。

    在沈念心中,在大明去弊之时,不是小万历做得不够好,而是令张居正做更好。

    而待去弊完成,双方权力完全交接后,兴国之举,就需要小万历冲在最前方了。

    沈念想了想,决定先观望一下今日百官的附议情况,然后再去觐见小万历,讲明心中所想。

    当下的他,对小万历只有建议权。

    能替小万历代为决策的,整个大明,还是只有张居正。

    ……

    这一刻,内阁值房。

    三大阁老正在检查小万历大婚后的大赦诏书与封赐两宫太后的诏书时,看到了刘应麒的奏疏。

    三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badaoge.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