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2章 赫赫然如日中天,巍巍然似泰山压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82章 赫赫然如日中天,巍巍然似泰山压顶 (第2/3页)

中唯有国事,容不得其他琐碎。

    第二个,大概就是这位有赫赫威名,天命在身,且『大有高祖之风』的天子,在效仿高祖皇帝赦雍齿之罪而赐其侯爵故事了。

    这些能靠着搅弄唇舌成为“乱群之马”的大儒、朝臣,既然能坐到这个位置上,可以说他们坏,但没有几个是真的蠢。

    假使天子亲征失败,他们这些人大概全部都要“殉国”。

    而天子却赢了,赢得彻底,赢得让所有人心服口服,胆战心惊,那么留他们这些惑众乱群之人一命,使斩首之刃时刻悬于头顶,以观后效,就是正经的帝王之术了。

    只是…观这位天子北伐以来所行诸事,与那位以严法治国、刑赏有制的丞相几无二致。

    同样是有功必赏,有罪必罚,那么就可以想见,他们这些人死罪或许可免,活罪却是难逃。

    如若不然,还让他们忝居高位,还让他们被人视作大儒,肆意鼓弄唇舌,何以示国法,何以正君威?

    如今关中战事尘埃落定,他们被“护送”来长安。

    毫无疑问,大概就是要看看他们这些乱群之马,能不能起到『赦雍齿而安人心』的作用了。

    侄子临阵叛魏,最终被天子斩首以徇的来敏求生欲很强。

    见虎骑就在旁边“保护”他们,于是眯着眼睛远眺巍巍长安,道:

    “曹氏肆行篡逆,湮灭汉室,窃据神器,僭称尊号。

    “自建安之世始,尔来三十有三年矣。

    “不曾想,老朽我竟还有再见大汉旧都这一日。

    “若非陛下英武叡断而御驾亲征,亲禀六军而临阵讨贼,吾等又何能有立于渭滨,远望长安之日?

    “吾等忝居高位,尸位素餐,危难之际,非但无尺寸之功,反以祥瑞之兆为灾祸之征,播撒疑惧,动摇朝廷根本。

    “若我等仍安然立于朝堂如故,使天下人视悖逆之言如清谈,闻惑众之论为高见,则国法何以立?君威何以彰?

    “陛下圣明,留吾等残躯,吾不敢继续忝居高位,面圣之后,当奉还太中大夫印绶。

    “倘陛下降罪责斩,老朽但能死于长安,葬于南山,亦当无憾,只恨羞见先祖,羞见先帝啊。”

    众人闻之,腹诽侧目。

    来敏,乃是那位仅凭两千人就固守略阳半年,为光武皇帝夺得陇右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来歙之后,又是灵帝朝司空来艳之子。

    因为家世与声望重于当世,在当今天子绍继汉统后,其人被天子任命为虎贲中郎将。

    至丞相北驻汉中,拜来敏为军祭酒、辅军将军。

    结果这厮屡屡阻挠丞相北伐,说什么先主已崩,关张已逝,国家失可战之将,无可用之兵。

    倘丞相舍弃蜀中,一意孤行,欲以小并大,北伐非但无功,反而要葬送先帝创下的基业。

    不若偏安一时,待天下有变,再如何如何…

    结果…因口出狂言、惑乱众心被丞相罢官贬回成都。

    北伐将行,丞相才又上表天子,给了个太中大夫的闲散之职。

    二月廿一,日食地震、宗庙坍圮、帝像倾碎等事接连发生。

    在天子尚处昏迷之际,其人第一个口出狂言,说种种不祥之征已经表明,丞相北伐必败无疑。

    结果没想到,这厮竟然会在这时候第一个站出来表态,真可谓求生欲满满,又着实有些丑态毕露了。

    大司农孟光不屑地冷哼一下:

    “太中大夫,据说你那临阵叛汉降魏的侄子临死前说,你在家里常与族人、友人说,先主一系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汉室后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