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7章 背盟败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57章 背盟败约 (第2/3页)

拥九州之众,外结英雄,内脩农战。而蜀寇却须两千里运粮,以一州之地,何能与我大魏久持?

    “只须且战且守,简选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关中,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

    “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兵不得休息。

    “蜀寇一旦不能屯田关中,则二三年间,必弃长安而走,此乃庙胜之策也。”

    辛毗言罢,不少人连连颔首。

    关中虽失,但大魏进攻关中有河东、潼关、武关三路可走,粮道最远者不过三百里,近者就隔着一条三四里宽阔的黄河。

    所谓攻守之势异也,蜀寇想要守住关中,就不得不千里运粮,就不得不分散兵力处处皆守,而大魏却可以集中一点,猛攻突破。

    想要夺回关中,确实并非难事。

    至于辛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的庙算之策,亦为上策。

    当年太祖与袁绍官渡相持,田丰就给袁绍出了同样的计策,但袁绍没有采用,而寄希望于一役,最终大败亏输。

    如今大魏就是当年势大的袁绍,刘禅就是当年势弱的太祖,袁绍若能用田丰之策,如何能输?

    就在众人沉思之时,辛毗又对着大魏天子道:

    “陛下,蜀寇今虽得关中之土,却难得其人口税赋为已所用。

    “又因我大魏不须涉秦岭之艰,可举大兵往关中攻之,蜀寇又不得不与我大魏交战,兵员但有死伤,十余年间不能补充。

    “而我大魏兵源较于蜀寇,可谓取之不尽,用之无竭,我可十败,蜀寇不能一败。

    “蜀寇但遵其旧制,敛众拒险,保其岩阻,聚兵困守于汉中巴蜀,我大魏不能奈何。

    “可其偏偏痴心妄想,欲以蛇吞象,给了我大魏在关中与之交战,毁伤其根本的机会。

    “由是观之,蜀寇据有关中,岂非饮鸩止渴,自取灭亡?”

    曹叡闻言至此,默然不语。

    伪汉小国寡民,当年刘备夷陵惨败,所引兵众便死了个七七八八,蜀国元气大伤。

    如今诸葛亮与刘禅不知从哪里又拉出来了七八万大军。

    但这七八万大军,毫无疑问是蜀国倾全国之力聚之,不可能再变出来更多了。

    七八万人马控守汉中巴蜀,打不下。

    但三五万人守关中,大魏却是根本不须惧他的。

    尤其是蒲坂、潼关、峣关、武关都还在手中的情况。

    当年马超、韩遂聚十万之众,甚至据有潼关、峣关,最后不也败于太祖之手?

    万一…万一能在关中来一场歼敌数万的大胜,蜀国岂不正如辛毗所言,饮鸩止渴,自取灭亡?

    可惜华歆、蒋济生不逢时,不闻李世民虎牢关前一战擒双王,以最小成本,最短时间,一举解决王世充、窦建德两名枭雄,毕其功于一役的惊世之战。

    否则的话,或能再引经据典,像方才的十胜十败论一般,大谈一番一举歼灭刘禅于关中的美好愿景。

    经过群臣的一番开解,曹叡此时也已慢慢从大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有此一败,也不过是天下一统的日子推迟几年罢了。

    陈群、钟繇、蒋济、贾逵等三朝元老,大概见不到那日了。

    但他这大魏天子年富力强,春秋鼎盛,想来再活个三五十年不成问题,所以他等得起,确实该做长远打算。

    看着眼前断流的洛水,复又望向在洛水之畔聚集生事的愚民,曹叡皱眉:

    “诸卿应该都听过那『洛水断流』之谶吧?”

    贾逵面有忧国之色:“陛下,臣先前在弋阳造陂塘,便听到民间有此谶流传。”

    “传到弋阳了?”蒋济神色一凛,“弋阳距此千里之遥,到底是谁在作祟?”

    贾逵也只能无奈摇头,又看向天子,道:

    “陛下,大司马遣部众在洛水之畔诛杀造谣之人,敢问这是朝廷旨意吗?”

    曹叡一凛:“非也,大司马也已经到了?”

    言罢他往旁边环顾一周,没看到属于大司马的车驾仪仗。

    贾逵遂将刚刚抓到的曹休部将送上前来,那曹休部将见到天子及一众朝臣俱在此处,一时也不敢胡乱说话。

    “大司马让你们杀人?”曹叡低声发问。

    曹休部将战战兢兢地颔首。

    曹叡眉头一皱,默然沉思片刻后,对着那人道:“让他们全部住手。”

    贾逵也不说什么,命人将曹休部将放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