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辉煌盛世,武则天的试探(6k求月票) (第2/3页)
永徽六年,三月。
番禺港。
又是一批船队从冲驶出,且这一次的船队与之前同样也有着很大的不同。
不仅仅是用来彰显武力的船队。
同样也有着商人。
这些人都是胆子大的家伙,早就已经看出了其中可能所带来的利益,所以愿意去派人冒险。
此行的前路所在哪里,无人可以确定。
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此行的第一个中转站便是李承乾所在的琉球。
值得一提的是李承乾仍旧未曾去世。
他的寿命已经完全超越了原本历史,这可能是和他更加刚强的性格有关,扛下了将近三十年的重压生涯。
而且他也同样未曾称帝。
只是自封为了大唐的十方争渡使。
其中原因也有很多。
不仅仅是李承乾同样接受过顾氏的教育,对顾琛有着不小的崇拜之情,同样也是在和李世民怄气。
这个称号可是李世民此生所向,但却唯一没能做到的。
虽然他亦是自封,完全比不上顾琛。
但对于他而言却也已经足够了。
如今的琉球之内已经建造完了港口,这一切自是也与顾磊有着关系,就是他在说服李承乾为了整个九州去想想。
若是不然的话,以李承乾的性格如今早就已经与九州彻底断联了。
并且——
他们如今已经探索到了马来群岛,并不是那几个和大唐有着联系的,而是之前完全未曾有过记录的岛屿。
这同样也是李承乾与顾磊等人的下一个目标。
顾易对于他们的发展可谓是极为关注,就恨不得直接通过通灵玉将大致的地势图融入到顾磊的脑海之中去。
但可惜的就是需要付出的成就点太多了。
通灵玉是通过传输信息的重要程度来收取不同的成就点。
要想成功传输这个信息甚至都超过了亲自操控所需要的成就点。
顾易也不是没有想过亲自操控。
但在想了想之后便又放弃了。
他现在想的还是太遥远了,甭说亲自操控一个人去占据那些战略要地,这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
航海技术是一方面。
同样还有着实力的限制。
以如今的时间来看,后世的那些战略要地之上甚至还有着未曾接受过教化的野人。
要想完全占据这些地方就根本不可能是短时间所能完成的事。
毕竟当前来稳定的航海贸易线都还没有被开拓出来。
一切都需要时间来慢慢发展。
对于整个九州而言,现在是需要开拓视野的时候,而不是大规模的发展!
过于心急,只会带来相反的作用。
如今便已经足够好了!
长安。
此时已是永徽六年末。
整个大唐的国力可谓是愈发强盛,各方面的大规模发展甚至都已经让顾易感觉到了些许诧异。
且不说长安百姓,甚至就连其他偏远地方的百姓生活都有了明显改观。
这对于一个封建王朝而言是难以想象的。
边境的稳定;加上种植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商业的发展造就了如今这种局面。
只要有钱朝廷就是能够修缮水利。
从而更加的利于农业,包括利于商业的运河。
这一切对于当前的大唐而言都并不算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李世民最后一战所带来的影响太大了。
正是这一战为大唐迎来了绝对的平定。
至少在顾靖在世之前,绝对不会有任何人敢来挑衅大唐,因为没有人能够承受得住那般代价。
简单而言——
那就是李世民和顾靖已经把他们打怕了!
哪怕受伤的并不是他们,但他们同样也会害怕!
冠军侯府之内。
顾靖仍是如同往常那般,正在查看着御史台来自各地的汇报。
顾氏子弟仍是深入底层之中,从下而上的造成影响。
这和顾氏子弟的才能有关。
或许是历史再次出现变化的关系,顾氏子弟们的才能显然是再次经历了削弱,不过却也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对于现在的顾氏而言也已经足够了。
这时,一阵脚步声传来,紧接着顾靖的长子顾瑞便从外走了进来,整个人眉头紧锁,朝着顾靖深深一揖,恭声道:“父亲大人,孩儿有紧要事务禀报。”
“讲来。”顾靖立时便听出了顾瑞语气中的凝重,直接搁下密信,目光投向了他。
“有人密奏司农寺丞韦思齐涉嫌受贿。”
顾瑞言罢,便将手中的密信躬身呈上。
闻言,顾靖眼神亦是微微一凝,立刻便接过了密信展阅。
至于这司农寺丞韦思齐乃是韦思谦的堂弟。
顾靖对这韦思谦也并不算陌生。
其性格极为刚直敢谏,也算是如今为数不多的谏臣之一,包括其家族同样也是十分不凡。
按理而言不应该受此罪名。
但司农寺丞这个职位就是如此,其掌控着京城粮仓、皇室庄田。
这其中能够涉及到的利益实在太大了,光凭着一人是很难不动心的。
“查一查。”
顾靖没有任何的废话,在看完密信之后直接轻飘飘的道了一句。
他自是不可能不管。
御史台哪怕不能控制住整个大唐的所有官员,但至少在长安在他的眼皮底子下,是绝对不能出错的。
这也是顾靖一向以来的态度。
至于是谁人举报,顾靖则是完全都不在意。
整个京城风波稍起。
这韦氏乃是关陇八大姓之一,其家族与皇室联姻密切,太宗时期的韦贵妃便是出自这家。
御史台如今对其家中子弟出手自是会造成极大的动静。
不仅仅是长孙无忌褚遂良,甚至就连李治都找到了顾靖,想要顾靖能够手下留情。
“太傅,韦氏终是椒房之亲,如此大动干戈,恐伤国体。”
太极殿内,李治神色恳切地看着顾靖:“若其果有过犯,或可稍存体面,矜全一二,罢其官职即可。”
“陛下开口,自是可免其罪。”
顾靖神色不变朝着李治拱手说道:“但陛下可否想过,此次宽恕之后,其他家族子弟日后若犯该当如何?”
“昔年太宗皇帝便曾说过。”
“吏治乃是国之根本,不可有秋毫之差。”
“臣”
还未等顾靖说完,李治便连忙摆了摆手:“罢了罢了,就当朕没有说过。”
他倒是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