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铁血手段,立后武曌(6k求月票) (第2/3页)
逆大势而为了!
也唯有将顾氏拉下来,才能彻底保证这其中还能稍微公正一些。
在顾氏的监督之下,大唐的吏治确实还算是清明。
但这种清明却并不代表着完全没有问题。
这是不可能的。
哪怕就是顾氏也不可能完全控制的了官员的特权以及贪腐问题,唯一能做的也只能是稍微约束,让这一切都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
如今这种争斗,双方自是可以随便找到对象。
哪怕就算不针对官员,也可以针对他们的家人,造成影响。
对此,顾氏自是不可能下场。
且不说李治不会答应。
顾靖同样也是如此,顾氏如今就是大唐一切都在控制内的最后一道门槛,只要顾氏下场,那整个结果肯定就会愈发的不可控。
要保证御史台的公正也就必须要严厉。
而这其中牵扯太多!
整个朝堂之上,可谓是一片腥风血雨。
李治一直都没有选择撕破脸,这确实是让很多人感受到意外。
也唯有真正站在最高处的几人能够感觉出来,李治这是在耗群臣的心思,更加方便他最后做出不同的选择。
他如果现在要摊牌的话,群臣定是会直接站到同一条线上。
这就是李治的政治智慧!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此事就这样僵持了起来,关陇贵族们的影响力确实足够大,再加上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这两个托孤大臣在。
其他人要想赢他们,自是不可能这么简单的。
而双方的手段同样也在随着时间变得愈发肆无忌惮。
永徽五年,七月末。
一则惊人的消息再次从后宫之中传出。
——雍王李廉遭人投毒!
虽因救治及时未曾身死,但也形容枯槁,精神恍惚,恐已伤及根本,不知何时才能修养好,朝野为之震动。
雍王李廉可是萧淑妃的长子!
平日里聪明伶俐,极为好学,颇受李治宠爱。
这个时候出现意外绝对算是对萧淑妃的最大削弱!
李治也懵了!
万万没料到此事竟然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竟然会有人胆敢对他的儿子下手,这无论放在任何朝代,都是一个帝王绝对不可忍受之事!
这一次,他让顾氏插手了!
——查!
无论涉及到任何人都要查个清清楚楚!
但就在当日,一个皇后宫内的宫女便在宫内跳井自尽,这本是无人关注之事,但最后的各个证据却都指向了这个宫女。
一切似乎都有了答案。
但不少疑问却仍是藏在顾靖的心中。
王皇后真的有这么大的胆子嘛?
而且王皇后平日里便对手下之人极为严厉,如今又被软禁眼看着即将失势,真的会有人甘愿付出生命帮她做这些事嘛?
这些问题可能是有着先入为主的关系在。
因为顾靖知道,无责添加这些年来早已渐渐收服了整个后宫内的宫女,几乎所有人都在感念着她的恩情。
这似乎是一个不难想到的问题。
但在当前这个出手之人已经身死的情况之下,顾靖也并未去说出自己的猜测。
只是在后宫之中安插起了更多的人手。
此事闹得极大。
同样也彻底宣告了关陇贵族们的失败,甚至就连他们内部之中都因为此事出现了问题。
他们不懂!
不懂王皇后到底是有多么愚蠢,竟是会在这种紧张的时候做出这种事。
但无路如何.到了如今的这个地步,一切似乎早已落定,再也无法扭转。
萧淑妃一派甚至都已经在提前庆祝自己的胜利了。
没办法,或许是因为些许对于子嗣的亏欠,这些时日来李治竟是突地宠幸起了萧淑妃。
局势在这一刻似乎已经完全明朗了起来。
甭说是其他人会有这种想法,甚至就连李治自己都有些犹豫了起来。
没办法,在原本历史之中,他那般宠爱武则天的原因可不仅仅只是肉体心灵上的喜欢。
最关键的还是因为武则天是他最为倚重的盟友。
在当时长孙无忌独霸朝堂的情况之下。
武则天不仅仅能给他出很多的主意,同样也能给他带来很多的安全感。
可现在可完全不同。
李治根本就不会有任何的风险,对于武则天的宠爱自然也不会与原本历史之中相同。
萧淑妃母族的势力摆在那里,若是立萧淑妃为后似是也没什么不可。
萧淑妃母族势力雄厚,立其为后,似也无可厚非。
可偏偏,就在这尘埃将定之际——后宫再生惊天巨变!
——武昭仪中毒,昏迷不醒,命若悬丝!
这完全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王皇后早已被严密限制,此事断然与她无关。而处境微妙的武昭仪,竟在此时遭人投毒
瞬间便再次让此事变得复杂了起来。
查!
仍旧是顾氏来查。
对于后宫之地发生的这一系列事,已经彻底让李治有些发毛了。
这让他有一种完全超出了他掌控的感觉。
这会让一个帝王极为的不安。
而随着这一路查去,事关萧淑妃的种种也是被查了出来,各种宫女侍人都在说萧淑妃有多么跋扈,说萧淑妃曾说过多少次要杀了武昭仪之类的话。
在这各种供词之下,甚至都有人想到了先前李廉中毒之事,会不会是萧淑妃所指使,就是想要诬陷王皇后。
但这种猜测对于所有人而言又过于惊世骇俗了一些。
毕竟又哪有母亲会害.自己的孩子呢?
冠军侯府。
一众刚参与审查归来的顾氏子弟正向顾靖禀报今日情形。待禀报完毕,其中一人便忍不住叹道:
“如今朝中竟有传言,说雍王案.是萧淑妃自导自演!”
他不屑地嗤笑一声,摇头道:“此乃谬论。”
“岂有母亲,会去害自己亲子的道理?”
作为顾氏之中正在冉冉升起的全新一代,他们每一个人可谓都是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闻言,众人皆颔首称是。
然亦有数人微蹙双眉,其中一人面带疑色,拱手道:“叔父,宫人所供,众口一词,实属蹊跷。”
“他宫之人尚可不论,竟连萧淑妃宫中仆婢亦皆如是.”
“此中.莫非另有隐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