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15章 审讯苗铁军(求月票,今天加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15章 审讯苗铁军(求月票,今天加更) (第2/3页)

军这个人本身,周奕从犯罪心理画像的角度,有了一些分析猜测。

    首先就是苗铁军的力量和体格,他高大的身躯,健硕的体魄和黝黑的皮肤,以及那周奕一个人都控制不住的力量。

    都说明,他是一个典型的劳动青年。

    这可不是后来那些在健身房里练出来的健身男可比的。

    无论是种地还是在采石场工作,都说明他本身的性格是比较厚实的人,不像苗壮那样不务正业,游手好闲。

    其次,他父亲早亡,母亲是寡妇,一个人把他养大,也没有再嫁。

    这种家庭下成长起来的男人,自尊心是非常重的。

    然后是他已婚,年纪轻轻就生了两个孩子,说明他是责任心和家庭观念非常重的人。

    最后,是早上的时候在游戏厅时,因为被带出来的苗壮说自己是如何被人羞辱的。

    他就直接忘乎所以的当着警察的面就情绪失控,要打游戏厅老板。

    说明他头脑比较简单,做事冲动不计后果。

    性格敦厚,但头脑简单冲动,自尊心强,责任感重的农村青年男性。

    这样的人,理论上是不可能参与这么复杂的凶杀案的预谋和计划制定的。

    所以可以确定他只是苗东方的帮凶。

    或者说,到目前为止,不论是谁,都只是工具,是一把刀。

    真正拿刀的人,只有村长苗东方。

    但同样的,以他这样的性格特征,他并没有什么领导才能。

    他能作为西坪沟年轻一辈的老大哥站出来,肯定不会是因为辈分原因。

    那就只能是苗东方对他的器重。

    这种耿直一根筋的人,在古代是很容易变成死士的。

    所以用杨川他们的强硬方式,只会激起对方的抵抗心理。

    也就是所谓的吃软不吃硬。

    可要是直接上来跟他摆事实讲道理,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很可能会对牛弹琴。

    因为文化程度低,对方很可能理解不了太复杂的逻辑。

    越是一根筋的人,越是听不进劝。

    所以周奕思来想去,就想到了最最原始的方法。

    周奕记得,史记里面有句话,叫做“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因此才让杨川多买两份饭,毕竟民以食为天,尤其是苦日子过来的农村人,吃饱饭是刻在骨子里的执念。

    果然,有了效果。

    最后一句,再把他的老婆孩子搬出来,变成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便是攻心,绕过对方最坚硬的铠甲,直取心脏。

    听到老婆孩子,苗铁军顿时红着眼,但忍住了没有落下泪来。

    他咬牙说道:“东叔对我很好,他就是我的再生父母,要是没有东叔,我大概早就已经死了。”

    周奕心里咯噔一下,他猜到苗东方对苗铁军不错了,但没想到是他口中的大恩。

    心说要坏,苗铁军这是打算死扛了?

    可下一秒,就听苗铁军说道:“但我知道东叔做的一些事情是不对的,东叔要我做,是信得过我,我不能不听他的,我不能当个忘恩负义的人。”

    说着,他茫然地抬起头来,表情痛苦:“可我做了那样的事,我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我老婆和孩子啊。”

    “我……我怕有一天,他们会知道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我……”说到最后,苗铁军的心理防线彻底不攻自破,泣不成声。

    这不是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的,而是长久地内心矛盾煎熬和折磨导致的。

    杨川很高兴,因为这就表示苗铁军肯交代了。

    可一扭头,却发现周奕的脸色变得比之前更凝重了。

    他心里咯噔一下,忙小声问道:“咋……咋啦?有什么不对吗?”

    周奕欲言又止,但最后只是说道:“苗铁军,把你知道的一五一十都交代清楚吧。你的认罪态度,取决于你之后的量刑,是否能争取宽大处理,少判几年,早日和你的妻儿团聚,就看你自己了。”

    周奕没有说出口的话,是他在怀疑,在此之前,还有其他人命。

    因为史健和马伟昌,死了没几天。

    正常的犯罪心理,这么短时间内,凶手只会处于紧张和不安的情绪中,还没有到内心煎熬和折磨的程度。

    他能说出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老婆孩子,大概率这个情绪不是这两天产生的。

    所以他才会面色凝重,因为很可能又要挖出了新的人命案了!

    苗铁军哭着点头,开了口。

    他说自己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生病去世了,因此到现在,除了家里的一张遗像之外,他对父亲几乎是没有印象的。

    他只记得,东叔对他很好,小时候经常给他买吃的买穿的。

    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连吃一顿饱饭都不容易,东叔却对他这么好。

    这让他感动不已,自打懂事开始,他就把自己东叔当成了除自己母亲外最亲的人。

    他说东叔不仅给他买吃的穿的,还送他去读书上学。

    西坪沟没有小学,读书只能去镇上,而且那个时候还没有义务教育,所以读书是要自己掏学费的。

    他妈舍不得花这个钱,因为农村人就指着地里刨食,卖点粮食换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结果是东叔坚持,还给他出了学费,让他去读书。

    东叔要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挣大钱。

    只可惜,他不是学习的料,压根就读不进书。

    但他不想让东叔失望,并没有像苗壮那样直接辍学不读了,而是硬挺到了读完初中为止。

    由于确实不是读书的料,也考不上高中或中专,于是只能回家。

    但起码,他也算是脱掉了文盲这个帽子。

    他说自己十一岁那年,得了急性阑尾炎,大半夜在家里疼得直打滚。

    他妈吓坏了,跑去找东叔求救。

    东叔连夜把他送去了镇上的卫生院,后来又紧急转院送到了县医院开刀,才算保住了他的一条命。

    这也是为什么他说没有东叔自己早死了。

    因为那天晚上,他疼得连自行车后座都没法坐,走几米就从后座上滚下来,走几米就滚下来。

    最后是东叔背着他,大半夜伸手不见五指,跑了十几里路把他送到了镇卫生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