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公事为重 (第2/3页)
“可有眉目?”
“难在缺乏钢甲片。”
这位姓薛的教授说:“工科已有改良的可行办法,就是缺乏足够的钢制甲片。目前只够编织十余领新甲,甲成后以弓弩矛戟刺击,斧钺劈斩,甲片亦有损耗。”
见诸葛瑾看到人堆里的诸葛亮,薛教授继续说:“目前采用的是迭钢法,每套铠甲需要五百余钢甲片才能改善。此前是七百余片,他们想降低到四百余,或不足四百片。”
说白了就是更加科学的偷工减料,将好钢甲片用在最关键的部位,还不能降低其他部位的防御效果。
大司马幕府体系下,铠甲一旦开始重新改造,需要的钢甲片必然是一笔极大的消耗。
至于铠甲重编的工时消耗,反而不算什么,一个合格的士兵,本身就要了解自己的护具、军械,要掌握铠甲临时修补的技巧。
不打仗的农闲时间,只要把新甲片配发下来,也把新式铠甲的编织样本发下来,士兵自己就能完成铠甲的重编。
淘汰的上古甲片也没必要丢弃,可以做镶铁皮铠配发给郡兵、县兵使用。
至于那些生锈变脆的甲片,自然是回炉重造。
诸葛瑾观察片刻,开口:“此事我会上报大司马,让工坊分出人力,多造一些甲片。”
薛教授也只是拱手道谢,表现的不卑不亢。
工科有任务,其他各科都有类似的任务,改良铠甲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件事情。
起码在这位薛教授眼中,铠甲改良远不及道科的历法重修一事。
近世以来天灾人祸不绝,在薛教授眼中有很多的因素,起码过去的历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求。
天文、数学不断在发展,修改历法又是国朝大事。
此前桓灵之际就有类似的呼声,朝廷很难下定决心,黄巾之乱后又是无限延期。
可民间专业人士也没停着,谁都想成为新历法的推动者。
甚至铠甲改良,远不如农科的农牧良种改进,也不如工科自身的冶炼法改进。
论见效快,则是铠甲改良最容易出成果。
确定最终的新甲编织方案后,造出最少百领样品,就可以进行最终的考核了。
早就有样品,现在只是内部改进编织方案,以降低钢甲片的消耗。
最少十万套铠甲重编,每降低一片,都是有意义的。
诸葛瑾眼中这不过是给大学生练手的东西,以后会有新式铠甲、马铠或战车改进、战舰改进的任务下达。
也只是看诸葛亮在这里,他才开口愿意帮忙协助。
很多受伤军吏痊愈后,会转任地方,他们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工坊管理岗位。
他只需要跟赵基述职时提一嘴,赵基不反对的话,诸葛瑾自身就能协调甲片增产。
巡视完毕河东大学后,诸葛瑾才前往安邑城。
安邑城中,郡守府内新旧交割完毕,新任郡守诸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