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主宰之权 (第2/3页)
不计算骑奴、义从部队,仅仅是军户,就有六万九,七万家军户。
虽然其中六万多是基层士兵,军田平均额度在一百五十亩,实际对应十五万户的官佃,这些基层士兵、什伍长每年税租分成约在一百一十石出头。
配属这么多的官佃,是因为这些军田要进行精耕,获取更高的收益。
等后续生产工具、技艺改进后,官佃数量能降到十万户以下。
而不足五千家的军吏、将校队伍,平均军田每家一千四百亩军田;军阶一杠一星的少尉队官起步就是八百亩军田,岁入六百石谷物。
军阶一杠三星、两杠一星的百人督,平均能有一千三百亩;营督、营司马则是两千亩军田,都尉两千五百亩,校尉三千亩。
就军吏、将校团队来说,人数是基层吏士的三十分之一,可每户平均军田是基层吏士的十二倍。
也就是说,仅仅是军队的年俸军饷支出,就要占据大约二十三万户官佃。
而这,还是军户要从事基础农业的结果,他们无法完全脱产。
这二十三万户的官佃的一半田租给了军队,作为年俸军饷,另一半田租则上缴给郡县两级,作为郡县乡三级官吏的俸禄支出,也免除了官佃的徭役。
五成税租,换取官佃的徭役免除,这在赵基看来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因为承租官田,本身就能算是一种服役。
虽说没有外出服徭役的歹事,但官田区域内的水利、渠沟修缮,还是会摊派人力的。
当然了,口赋这种人头税也是要缴纳的。
等到未来四五年内,赵基准备轮换、对调佃户……这个过程虽然有物资损耗与各级抵触情绪,但总好过官佃被吞并,或承受更重的盘剥。
如今三十二万户官佃,其中二十三万户参与军田承租。
这意味着未来开拓三郡,能调动的官佃人力不足十万户。
赵基看着人口籍册思索分析,裴秀、贾逵也在翻阅类似的籍册,他们三人只是进行议论,并不会记录什么文字档案。
片刻后,赵基说:“今冬若能破北地、卢水诸胡,幕府节制各军,当以八万为限。”
目前算上一些杂乱的编制,需要吃军田年俸的军队总数实际上已经过九万了。
裴秀面露惊讶,他预期的收复三郡后压缩到十万规模。
看似十万大军,可内部驻防也是屯戍一体,轮番服役,实际常备也就两万到三万之间。
其中最大的一股常备、机动兵力会停留在晋阳、平阳、安邑三处。
西方有事,则顺汾水、涑水而下直入黄河,再走渭水、泾水增援关中。
如果是东边有事,也能快速应对。
这只是维持秩序、边防,以境内发展为主的军备计划。
若是动员的话,自然是逐步动员,直到十万大军满额;军户中的富余丁壮,也是可以与郡兵组成后方戍守、协防军团。
裴秀没想到赵基会率先砍这一刀,就斜眼去看贾逵,贾逵开口:“大司马,此事不妨由贾文和或元明公提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