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骑虎难下 (第2/3页)
布、曹操、袁绍、刘备,都有点像是二流军阀。
勉强能称之为一流,能与赵基做类比的,反而是孙策。
老一辈的人,身上的观念过于陈旧,虽然开启见证了乱世,但他们的思维不适应乱世的完整体。
而孙策不同,从他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世界就处于战火之中。
孙策眼中的世界,本身就是燃烧的。
陈留县,赵基闲暇时巡阅城中各处,军队都已入驻城中。
城中大多数屋舍无主,都被赵基拿来驻军。
为了加快军队集结,避免各军之间因日常摩擦爆发冲突,因此这两天时间里城中驻军开始改造城邑。
将一些巷子封堵,又破开许多院墙,使城内各处形成一个个相对封闭的坊城、小营区。
当代人将城内这种规划称之为都亭,而在赵基眼中,这叫单元化治理。
也只有巡营的时候,赵基心情才能放松一些。
身在陈留,他要关注周围各方的动态。
仅仅是每日斥候部队的马匹损毁以及斥候失踪,都是很大的成本。
更别说各处掳掠人口时还会爆发战斗,押解的人口也会在转移时伺机作乱。
时时刻刻都有伤亡,这些可都是西州的人力,是赵基立世的本钱。
虽然各级军吏时时刻刻也在增长阅历、经验,抢来的人口规模也比折损的多,可折损的人马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仅仅是抚恤,就能成为以后十几年内的负担。
所以军队的折损,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每年折损,不能超过百分之五。
这是赵基眼中比较理想的数据,可各方士兵阵亡、逃亡、病死后又补充新兵,哪怕不打仗,一年的折损、补充幅度最少也在五分之一!
也就刘璋那里相对稳定一些,越是靠近中原核心区域,这种军事人员更替的幅度就越夸张。
每一茬更替,都意味着原先一茬青壮男子的消亡。
这些每日都要计算的数据,已经弄的赵基有些厌战。
他都开始厌战,下面吏士自然有厌战情绪,可目前己方处于优势地位,正是收割战利品的时候,因此整体士气还能压住这种厌战的消极情绪。
巡查完毕,赵基返回城楼为核心的指挥中枢,一来就见桌案上放着几卷竹简,就知道这是最近汇总的各军折损数据,以及掳掠人口的数据。
虽然不喜欢看这些数据,可他必须掌握军队的实时状态。
强忍着不舒服,赵基静静阅读这些竹简,阅读后问:“大将军有何举动?”
“如大司马所料,自昨日出兵三千进驻扶沟后,今日宋宪督兵五千出扶乐,进驻圉县。”
张纮靠近回答,最近几天张纮已经取代赵戬,成为军中的实际长史。
赵戬岁数大了,精力跟不上;而张纮年富力强,又跟着孙策打过江东,完全适应目前这种战争节奏。
赵基闻言起身来到地图前,抬手落在圉县,这里距离陈留只剩下六十余里路。
当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