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93章陛下!我们太想进步了!【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93章陛下!我们太想进步了!【求月票】 (第2/3页)

麻布,露出一面宽约一米,长约三米的黑板,道:“父皇,诸位将军,且站近一点,听听我对大唐未来军队的看法。”

    “太子殿下,这上面的是.”

    房玄龄率先凑到黑板前,惊疑不定地看着上面的内容,欲言又止。

    却听李承乾笑着解释道:“这是我总结历朝历代,以及我大唐现有军队的优缺点,设计出的军队改革方案。”

    “这套方案,兼顾战斗力,经济可持续性,中央控制力的长远规划等等,如有纰漏,还请诸位斧正。”

    “这”

    众将听到李承乾的说辞,虽然有些不屑一顾,但看到李世民都走过去了,也不情不愿地凑到黑板前,驻足观看。

    “这动态适应性,平衡集权与效率,军民融合,是什么?”李世民好奇地问道。

    李承乾想了想,道:“这应该算改革军队的三大核心原则,所谓动态适应性,是我们制定制度的时候,需要随着经济,科技,社会结构的变化而调整。”

    “所谓平衡集权与效率,讲的是中央掌控核心军权,地方保留适度灵活的应对能力。”

    “至于军民融合,主要是军事体系与经济,社会资源的深度联动,避免孤立封闭。”

    “????”

    听到李承乾的解释,包括李世民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禁满脸问号。

    却听李承乾又无奈地道:“好吧,我们直接进入正题,我对未来军队的建设规划,主要有以下几点。”

    “鉴于之前我已经讲过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的弊端,先讲我打算实行的改革。”

    “一,采用义务兵与职业兵的结合,义务兵的服役期限,在两到三年,适用于所有青壮。主要为了保障基础兵源,其实跟府兵制度类似,但有了时间期限。”

    “二,职业兵,选拔精锐长期服役,由朝廷发放军饷,专业训练,类似于募兵制。”

    “三,设置奖励机制,如军功家族免税,子女教育优先,避免阶层固化。”

    “四,明确兵种福利待遇,如步兵,枪兵,刀兵,骑兵等等,都有不同的待遇,以及晋升标准。”

    “五,将领专司训练作战,行政后勤由文官负责,避免军政合一,导致王朝末期,地方割据。”

    “六,轮换制度,将领每隔三年,定期调防,士兵与军官按地域错开编制,防止军队私有化。”

    “七,建立中央直接控制的快速反应军队,如我大唐现在的北衙禁军,以及我的东宫六率,装备,待遇,都要优于地方军,确保对地方形成威慑。”

    “八”

    说到这里,李承乾顿了顿,然后环顾在场的每个人,发现他们脸上都带着不同的神色,一个比一个精彩。

    特别是李世民与房玄龄,魏征,长孙无忌,侯君集,以及李靖夫妇,他们看李承乾的眼神都变了。

    但李承乾却没有理他们,又自顾自地道:“第八条,是针对先进军队设立的,主要有两个方向。”

    “一个方向是设立独立的军械研究院,类似于现在的科学院,但又不同于兵部的兵造坊。”

    “另一个方向是设立独立的军事学院,类似于国子监,但又不同于国子监,因为里面的学生,只有军人,比如参加武举考试的士子,成绩优异的,但又不能上战场的,可以进入军事学院进修。”

    “再比如战场上立功的士兵,但又不能当将领的,也可以进入军事学院进修,出来就是校尉级别的军官。”

    “而军事学院的老师,可以是在职的朝廷将军兼任,也可以是卸甲归田的老将担任。”

    “总之,这两个院所,都是我对大唐未来军队建设的规划。”

    “这”

    众将听到这两个学院,明显的有些心动了。

    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能像那些文人学士一样当老师。

    他们顶多也就在自己子女和好友子女面前吹牛逼,说自己当初有多厉害,多牛逼,但从未想过,有一天能在一群读书人面前吹牛逼。

    这简直极大的满足了部分将领的虚荣心。

    比如侯君集这种将领。

    他都恨不得马上同意李承乾的规划。

    然而,李承乾的话还没有说完。

    却听他又接着道:“除了以上两个方向,我已经让大理寺卿主持编写一部新的《兵法典》,准备以后定期考核士兵的技能,避免后期训练荒废,消极作战。”

    “当然,腐败机制和人文关怀机制也要设立。”

    “腐败机制指的是,朝廷有御史监察百官,军队也要有军御史监察将士,但凡有克扣军饷,侵占军田的行为,一律按兵法处置。”

    “而且,每隔三年要进行一次大练兵,连续两次不合格的,严重的撤销军职,削减军费。特别严重的,直接送军事衙门审判。”

    “人文关怀机制指的是,退伍士兵,或者在战场上受伤,残疾的士兵,朝廷会给予再就业,或者特别优待。

    比如生活不能自理的,家庭无法生存的,朝廷会单独开辟一些大型农场,为他们提供帮助,平时就养养马匹,牛羊,鸡鸭鱼之类的,朝廷会给他们工钱,提供食宿。”

    “当然,想要自己赚钱养家的,朝廷也可以安排他们去家乡附近的工厂,或者作坊工作。”

    “总之,他们为国家奉献了一生,国家是不会忘记他们的,哪怕是他们死了,也不会让他们葬在乱葬岗,得给他们葬在烈士陵。”

    “正所谓,一人当兵,全家光荣!”

    哗!

    全场哗然!

    如果说,李承乾之前那八条改革方案,让众将有些动容,那建农场的想法,绝对是众将必须支持的改革。

    因为那些跟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