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残虐之虎 (第2/3页)
山道:“和尚书,我记得按照朝廷制度,禁军士卒的户籍名单,应该就在尚书省吧!不知可否借我一观啊!”
听到这里,和郁顿时哑然,他已经猜到张方要干什么了。
自汉末以来,如何保证对军队的绝对控制力,一直是一个大难题。毕竟上战场杀人,不仅仅是一个苦差事,稍有不慎,便会叫人丢掉性命。即使侥幸活下来,缺胳膊少腿,也不能再过正常生活了。因此,普通人对从军极为抗拒,即使强行征军役,往往也会有士卒逃亡,很难维持军队的规模与素质。
而曹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天才性地发明了士家制度。即士卒一旦入军籍之后,其家人们也会被一并录入士家名单,然后要被集中看管,作为要挟士卒的人质。如此一来,即使战争处于劣势甚至失败,士卒也无处可逃,回家便会被再次扭送到军中,若改换阵营,更是会连累全家。
这导致曹魏对军队有着极强的掌控力。曹操即使屡屡战败,但也能靠着士家制度败而不倒。而其余诸侯,却往往一败而不可收拾。后来到了魏晋禅代时期,从高平陵之变到淮南三叛,司马氏和反司马氏势力之间的激烈斗争,其聚焦重点也无不是士家人质。
尤其是淮南二叛与淮南三叛,司马氏皆是靠着先一步掌握了淮北的士家人质,淮南叛军便心生顾忌,继而草草结束了攻势,最后不战自败。只是在一统以后,全国缺少战事,士家制度也就渐渐废弛,诸军司基本已不再执行。但在洛阳禁军这一京畿所在,到底与诸军司不同,因此还执行着较为严格的士家制度。
而眼下张方突然向和郁讨要禁军士卒的户籍名单,其用意不言自明。
和郁自然是不愿意转交户籍名单的,毕竟在他看来,张方虽然打到了洛阳,但不过是侥幸而已。真比较起西军与禁军的综合实力,当然还是禁军更占上风。自己帮助张方,不仅要被世人嘲讽变节,而且获胜的可能性还低,这是何苦呢?
虑及于此,和郁便佯作不知,故意吞吞吐吐地回答说:“这……不是我不愿襄助将军,实是……骠骑带走了禁军名单,我实不知啊……望将军不要怪罪……”
他本来做好了迎接张方怒火的准备,岂知张方闻言,呵呵一笑,粗犷的手指抓了抓头发,说:“欸,尚书说得哪里话!我怎会因为这点小事,就怪罪尚书呢?我军方进入洛阳,还有许多事要尚书帮扶啊!”
说到这,张方随即又拍了拍肚子,感慨道:“我这赶了许久的路,肚子空得要命。这样吧,和尚书,我们先用膳吧!有许多话,我们边吃边谈。”
张方由是一挥手,对手下道:“时间仓促,就不做麻烦的了,简单来点肉糜,晚上再搞点有嚼头的。”
接着,他又转过身来,对着和郁絮叨道:“唉,和尚书不知道,我不像你们,自小是过惯了苦日子的人。我十三岁那年,河间遭了灾,家里父母兄弟几人都饿死了,就我一人独活。那时饿得啊,嗨!就没有吃不下的!”
“后来我从了军,日子好一些了,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断了吃!就是天帝降世也拦不住,直到今日也是一样,还望和尚书莫要见怪才是。”
和郁闻言,口中自然是连称不敢,但在心中却极为鄙夷。几十年的门阀政治,早已经养成了看门第的习惯,文武之中,也常常夸清流而贬将种。如今他得知张方是出身贫民,是以从军才发达的,难免看低他几分,大概将他当做是胡人一类无可教化的野蛮人了。
两人说了一阵废话后,宫女们终于将肉糜端了上来,两人各自盛了一碗。
然后张方继续与和郁述闲话,这回的话题却是饮食相关:“和尚书以为,世上最美味的珍馐是什么?”
和郁才能其实一般,但要论起食之一道,他确实很有经验。毕竟和郁做过贾谧的幕僚,是二十四友之一,常年混迹在金谷园内,有石崇的财力在,自是尝遍了天南地北的佳肴,可谓是如数家珍。
他当即掰着指头说:“河豚鲜美,熊掌软烂,羊羔滑嫩,獐脯香甜。不过真论最佳,五味俱全,恐怕还得是王济家里,用人乳蒸的鹅肫,武皇帝尝了都赞不绝口啊!”
“哦?”张方双眼一亮,摸着下巴问道:“不知王公如今安在?”
“王公七年前得了痨病,已经过世了。”
“哎!可惜!可惜!我竟然没有口福!”
张方如此摇着头,又端起碗来,笑问和郁道:“那以和尚书之见,我这肉糜如何呢?”
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