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三章 近乎妖的僧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十三章 近乎妖的僧人 (第2/3页)

   而一年多之前解缙被外放不久,忽然被捕下狱,如今还关在诏狱之中,就是活生生的明证。

    汉王朱高煦成为太子之心不死,这朝堂上的腥风血雨就一刻也不会停歇。

    可是即便是在这样的风雨之中,蹇义的地位却依然屹立不倒,连汉王朱高煦和其手下所笼络的那帮子奸险小人,也丝毫不敢打他的主意,这不能不说蹇义的政治头脑的确是非常的厉害。

    首先,他虽然支持朱高炽成为太子,并且一直暗中助力其保住太子之位,明面上却从来也没有对此发表过任何言论,一副事不关己,置身事外的样子。

    在私底下,他与太子之间的交往更是几乎没有,连这太子宫若不是奉了皇命,他也是从来也不踏足,泾渭分明,这让别人想要借机攻击他,也找不到丝毫的借口。

    然而今天,蹇义竟然登门拜访来了,而且他并非是奉了皇命而来的。

    这令得太子朱高炽难免感到非常的意外。

    原本他想,蹇义的来意或许是为了营救还关在诏狱之中的解缙,而来与自己商议的。

    毕竟,蹇义与解缙之间的私交一向不错,入籍老友蒙难,他想着要出一份力也是人之常情。

    可是蹇义坐下来开口的第一句话,就令得太子朱高炽更加的意外了。

    他想要求见的人其实并不是自己,而是另外的一个人,姚广孝!

    太子少师,资善大夫,道衍和尚姚广孝。

    提起这个人来,就如同提起了太子朱高炽心头的一片阴影。

    如果说蹇义是当今朝堂之上的“老狐狸”的话,那么姚广孝就已经成了精了,而且,近乎妖。

    传闻姚广孝生于一个医学世家,家中世代为医,颇有些名气,然而,他却从来也没有想过要继承家中的衣钵。

    在前元至正八年的时候,从小接受儒学教育,饱读诗书的他年方十四岁,却忽然对于佛学有了浓厚的兴趣,竟然在苏州妙智庵剃度,出家为僧,法号道衍。

    后来却又对道家有了兴趣,师从于当时有名的道士子阳子常应真,学习各种阴阳术数。

    因而姚广孝精通三教,与当时有名的儒释道三家学术领袖人物,如同王宾、高启、杨孟载之流,都是非常好的朋友。

    洪武八年,年已四十岁的姚广孝应召来到京师,参加礼部按照太祖皇帝朱元璋授意所设立的,针对精通儒学的僧人的选拔。然而最终,姚广孝却没能被选为僧官,这大约对于自视极高的他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七年之后,马皇后病逝,太祖朱元璋召天下有名望的僧人前来与诸王一起在灵堂上诵经祈福。姚广孝借着这个机会结识并且相中了当时的燕王朱棣,他们相谈甚欢,甚至于姚广孝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臣奉白帽著王”。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送给朱棣一顶白帽子,朱棣当时为燕王,王字上面加一个白字便是皇帝的皇,这显示了姚广孝神通广大,当时便看好朱棣将来会登基称帝。

    不过这一说法多见于野史,而且当时诸王之中,朱棣的实力并非如此超群,姚广孝未卜先知未免太过不合情理,多半为后人所杜撰了。)

    之后姚广孝便随同燕王朱棣前往藩地北平,成为了庆寿寺的住持,并且经常出入燕王府,成为了朱棣最主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