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71章 :八九点钟的朝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71章 :八九点钟的朝气 (第2/3页)

了六十多位院士、四十多位各领域大牛、再加各企业的专家,近200人。

    这种人数的会议,除非是“只听不讲”,否则根本开不明白,所以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午宣讲主会议题,下午则按照各行各业分成了不同的小会场。

    研究院按照分类,归入通信、计算机、半导体部分。

    三个行业,每一个都要总结出5000字以内,言简意赅的产业前瞻建议,继而经过研判,决定是否修入“十二五”规划中。

    翟达从同会者口中得知,类似的会议过去几年里已经经历过许多次了,甚至一些议题他都能背下来。

    如此重大的规划,自然不会最后几个月抱佛脚,只是研究院崛起太过迅速,参与的又太晚,才显得什么都新鲜。

    会上,研究院分别在“碳化硅半导体市场前景”和“手机操作系统生态”两个方面,提交了作为产业专家的建议。

    两份东西离开东阳前就进行过准备,还包含大量数据和图表,至于孙婷担忧的“和院士一起进行科学探讨”,并没有发生。

    能影响到产业格局的,必然都是落后于尖端进展的比如条件苛刻的超导体早就能造出来了,难道今天还讨论一下“超导体产业发展”么?

    那是科学,不是技术。

    而且这场会议并不纯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都希望国家能更重视自己所在的领域,即便是那些看似毫无利益牵扯的纯学者,也很难说背后有没有相关企业的影响。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无关乎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甚至专家学者。

    这似乎成了一个哲学问题:偏听则暗,兼听.就一定明么?

    不过很快,翟达就想明白了。

    也许上面根本没有把决策要点,放在“听”上。

    而是放在了“看”上,也就是“调研”。

    所有人的声音,包括研究院,可能都是次要作用。

    真正的支撑是数据、是定位、是前瞻。

    分会场顺利结束,不过彻底离开前,翟达又串门去了另外一个分会场,找到了那边专门等待的人,提交了一份简短的,只有1500字的“汽车产业前瞻建议”。

    内容,其实就是和万部昨天聊的那些,但按照约定,他需要以官方渠道,表示对这个领域的“感兴趣”。

    终于,来到京北的第三天,早市再度吃完早餐后,研究院众人穿上正装,打上领带。

    与多年后不同,这场“民营企业座谈会”,并不对外公开,也不会有电视台拍摄,门口更没有许多记者。

    翟达夹着文件夹,大步流星朝着传说中的“东大堂”走去,与身边那些大多50岁往上,或疲态或发福的身影对比,犹如早上八九点的太阳。

    身后众人也是神采奕奕。

    这毕竟是一个特殊的地方。

    至于唐小葵,因为“东大堂”也算一个景点了,一并带了过来,虽然不能进会场,但里面溜达一下也挺有趣。

    “哥加油!帅的!”

    翟达摆摆手,彻底走入会场。

    作为发言者之一,他的座位在第一排。

    席位不在中心,毕竟初出茅庐。

    毕竟同排的人,无不是已经叱咤商场多年的老前辈。

    而程墨等人则坐在稍后几排,暂时顾及不到了。

    大概十分钟后,与会人员全部到场,前方台上侧面走入一串人,翟达熟知的卢部、万部都在其中。

    哦,还有一位半熟的,世博会开幕式遥遥眼神示意过,也是今天的主持者。

    会议顺利启动,主持者开始“主题讲话”。

    内容与之前知道的基本相同,但翟达还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