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人与人 (第2/3页)
我明白了,那如果不破坏规矩,不交叉内容的情况下,自愿帮帮忙呢?陶哲理学长帮了我许多,这应该不违反规定吧。”
王校长并不知道陶哲理是谁,但还是点头道:“这属于个人意愿了,学校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你要处理好边界问题,比如保密事项,否则对你可能不算大麻烦,但对他们未必。”
翟达认真的点点头。
王校长看着眼前的学生,翟达的崛起速度是远远超乎他们预料的,更是远远超出所谓“高考状元”的概念。
对比一下,那些京大、清大扎堆的几百个状元,给翟达提鞋都不配。
时至今日,他也早就不把翟达当普通学生了,更像是一个培养的优秀后辈。
所以并不是简单的告诉翟达“能办”或“不能办”,而是提点道:
“也许你可以求助一下你的老师,科学院这方面的人才储备肯定比我们多,但这依旧是个麻烦事,科学院出人了,就自然会介入到的你研究院中,共同管理、共同研发之类的”
“归根结底,开拓一个新领域的时候.人才不足是必然的,最好也是最难的方式,是自己培养人才,从‘零’开始。”
翟达若有所思:“自己培养么”
王校长点点头:“趁着你在这条路还未走的太远,从更低的基础着手,培养完全属于自己的人才,这条路最难,但也最正确。”
翟达默默思索了片刻,先是摇头,而后点头:“我还是不打算为这件事麻烦老师,有一些.太具体了。”
让老师出面能不能要来人,翟达觉得是可以的,但这比最初“鸿图OS”一杆子捅到工信部,这件事要更细碎一些。
因为他要的不再是支持和引荐,而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本身。
这些人就一定心甘情愿的脱离体制,来研究院么?来了后能融入么?科学院的共同管理、共同研发又是什么模式?
“但我觉得您后半句说的有道理,也许我们是应该将目光放低一些,从‘零’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
“‘机械核心研究院’,想参加今年的秋招。”
王校长点点头道:“这是好事,哈工大的学生就业并不困难,但我依旧希望他们能投入到更有前途、国家更需要的领域中,小翟,也许有一天你真的突破了碳化硅半导体的边界,如同鸿图OS一样改变了市场与产业。”
“那哈工大即便为此,单开一个专业又如何!”
王校长掷地有声。
——————
从主楼走出,翟达望了望耀眼但不灼热的太阳。
此时正是哈城最舒服的季节,不凉不燥,清风阵阵。
通过和校长的谈话,他再一次意识到“产业升级”这条路,究竟有多难。
投入、技术、人才、市场.
关关难过,关关要过。
即便是他这样的开挂型选手,也不能填平所有的沟壑。
“不过.对的事,都难。”
越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