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黑箱?不存在的! (第2/3页)
因为他菜,而是因为翟达面子大。
碳化硅领域足够前沿,当下只有少量航天、军工、工业用电能用到。
哈工大显然是前两者.所以陶哲理水平肯定不差,否则进不了前沿项目组。
对于这些开后门的学弟学妹,他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合适,自己一个打工仔,操什么校长的心,反倒是对翟达这个名人很感兴趣,态度也很好。
“都穿好了?稍等一下,我套一套。”
对比三人,陶哲理就快多了,三下五除二搞定,口中说道:
“有时候人多,还得在衣服上写名字,因为都套上了谁是谁都分不清。”
“做实验挺艰苦的,有时候出来脱衣服,湿了一大半,有些实验室管的松,但咱们今天这设备确实贵,规矩要严格执行。”
翟达点点头,对方还挺负责的,一直在传授一些经验。
“衬底带了么?”
翟达拿出刚才的盒子。
“高级货,英飞凌啊,不过今天应该用不着,熟悉操作罢了,没必要拿全新的衬底.”
最后一步消除静电后,陶哲理带着三人正式进入实验室,由于设备够贵,是单独的一间。
价值1400万的碳化硅气相沉淀外延设备出现在了眼前。
毫无科技感,或者说工业设备本就不追求美感,就是一个四四方方,大概几十个立方米体积的白色“铁盒子”。
三人已经预习过了,但依旧听的很认真,尤其是操作规范和安全问题。
天不天才的,化学溶剂也是入口即化,生命安全扛不住,钱包安全也扛不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神龟虽寿,脖子还长。
天才们有远大的目标,但也明白饭要一口一口吃,再强的天赋和灵感,也要从设备操作学起。
如果将他们未来的工作拆分开来,大概就是于“衬底”之上,通过化学气相法生成外延膜,再通过光刻构筑需要的结构和功能区,切割应用在需要的“功率器件”上。
最后就是制作电机原型机了。
中间还有许多步骤,什么钝化、溅射刻蚀、栅极结构制作、控制掺杂浓度等就不说了。
翻译成人话:介是标准的高科技!
目前是第一步。
陶哲理一步步解释道:“只有酸洗和超声波清洗需要用手,剩下的都是自动化的,通过电脑控制,期间最重要的就是预设缓冲层和漂移层参数”
大概讲了足足一个小时,确认所有问题都明晰之后,陶哲理从一旁的柜子里拿出了一个单独的底片,视觉上和翟达他们的没太大区别,只是颜色更深一些。
“今天只是熟悉一下罢了,帮你们省点,这是我们之前做废了的衬底,但其实两面都能用。”
从实用性上说,两面都外延没意义,因为切割的时候就都乱了,但练习和演示没问题。
翟达道:“对了学长,这台设备是哪个国家的?”
“东京电子TEL,日本的,维护贵的要死.去年坏了一次,维修的人得从日本飞来,而且不允许我们看,要清场修理。”
孙婷疑惑道:“花这么多钱买的设备坏了保修不是应该的么,还不让看?”
陶哲理无奈的笑了笑:“大部分进口设备都是这样的?听过那个故事么?进口设备维修要美国人坐飞机来,实际上就是换个橡胶垫圈,但不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