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65章 天有二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65章 天有二日 (第3/3页)



    “末将领命!”众人拔高声音接令,而康承训则是看向李克用与曾元裕:

    “李郎、曾郎,汝二人率军中精骑先行出发,定要让陛下看到老夫诚心!”

    曾元裕跟着康承训打了五年仗,李克用也深得康承训器重,选择二人他足够放心。

    “末将领命!”

    曾元裕与李克用不假思索应下,接着开始调集麾下骑兵。

    在他们调集骑兵的同时,南方扬尘四起,斛斯光亲率两千精骑先行,如今正在从颍水以东向北疾驰而去。

    期间他看向了康承训的营盘,担心康承训发疯来攻打他,但最终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他先一步北上,直到两刻钟后,曾元裕与李克用才带着不到四千骑兵出营北上。

    一个时辰后,康承训率领两万多大军和三万民夫拔营北上,不论是民夫还是兵卒都一路小跑了起来,拉拽甲胄粮食的挽马车更是跑得不断颠簸。

    时辰不断过去,两个时辰后,斛斯光便越过了告成县,远眺到了北方太室山脚下的登封县。

    “哔哔——”

    哨声响起,登封县城头的神策军连忙敲定警钟,不断吹哨。

    原本还在午睡的李佾被吓醒,路岩等人也纷纷聚集到了登封县衙。

    “发生何事?!”

    路岩等人走入登封县衙后,便立马看向了节制神策军的杨公庆。

    杨公庆则是连忙安抚众人:“南边出现烟尘,恐有兵马,某已经派遣西门中尉前去验查。”

    刚刚走到衙门的李佾听到这番说辞,不免紧张起来。

    不止是他,而是所有人都紧张了起来。

    虽说南边应该是康承训,但如今康承训态度模糊,谁也不知道康承训心向哪边。

    众人焦虑的等待着,而此时的西门君遂与张瑛也来到了登封县南门楼前。

    他们看着远处烟尘越来越近,心情不可避免的有些紧张。

    只是随着烟尘靠近,当疾驰而来的兵马逐渐显现,张瑛第一眼便辨明了来人。

    他没有丝毫怀疑,立马看向西门君遂:“下令开城门!”

    “开城门?”西门君遂错愕,他自然也看到了远处的汉军旌旗,但他只觉得十分古怪。

    他们南下登封花了两日时间,今日才是抵达的第三日,刘继隆麾下的兵马怎么会这么快就抵达登封。

    “没错,开门!”

    张瑛又看向了城外,只有他清楚汉军骑兵急行军有多恐怖。

    三百里路程,不到三天的时间,绝对可以急行走完。

    “开城门!”

    西门君遂见张瑛如此笃定,当即便派人打开了城门,而远处的骑兵见状也加快了脚步。

    一盏茶后,标注“劉”、“汉”的旌旗近在咫尺,斛斯光没有犹豫的率军冲入了登封城内。

    在他冲入其中的同时,张瑛也急忙带着西门君遂走下马道,来到了城门口。

    “斛斯都督!”

    “张大郎?”

    张瑛对着马背上的斛斯光叫嚷,斛斯光也看到了张瑛这熟悉面孔,毕竟以前汉军治理的疆域不大,他经常去张昶家,自然熟悉张瑛。

    “高千里的兵马呢?”

    斛斯光看向左右,试图从登封县的城墙上看到高骈的旗帜。

    毕竟在他看来,高骈和康承训都比他距离登封更近,理应比他更快抵达。

    此前他看到康承训出现在南边的时候就产生了不少疑惑,如今没能见到高骈的旌旗,他自然觉得奇怪。

    见状,张瑛便与斛斯光交代道:“北司的齐元简扶持傀儡,向高骈他们发出圣旨撤军,但高骈已经派遣骑兵北上,恐怕不是今日就是明日便能抵达。”

    “这么说,如今城内仅我们一支兵马?”斛斯光闻言翻身下马,眼冒精光。

    “是!”张瑛点头回应,随后向斛斯光介绍了西门君遂,还有登封城内的情况。

    斛斯光见状,当即说道:“某先率两千精骑前来,高淮带五千马步兵随后,马懿带一万步卒正在赶来。”

    “北边的局势如何,你可曾得到消息?”

    斛斯光还不知道洛阳四周是个什么情况,只是接到长安的消息便领兵北上了。

    张瑛见状,又与斛斯光解释起来:“如今北边齐元简、杨玄阶、杨玄冀三人在孟津拥立凉王为帝,假传圣旨于诸镇。”

    “陕虢、河中等处兵马响应,杨复光占据洛阳和伊阙关、大谷关,汜水关,仅有轩辕关在我们手中,但轩辕关只有一千神策军驻守。”

    “响应他们的兵马,不下五万之数……”

    “土鸡瓦犬罢了!”斛斯光打断张瑛,但张瑛也没有说什么,毕竟斛斯光在陇西、陇东不知道跟随刘继隆击败了多少所谓的诸镇精锐。

    西门君遂得知眼前之人是斛斯光后,当即便闭上了嘴,毕竟斛斯光、安破胡、陈靖崇、耿明、张武等人都是刘继隆麾下十分出名的大将。

    更何况他也听到了后续还有一万五千兵马会陆续抵达,这也说明他们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这几日杨公庆早就与他说过,朝廷倾覆不过时间问题,归顺刘继隆才能得到更好的前途。

    对此,不过二十出头的西门君遂自然认可,毕竟他清楚自己能力,也知道自己在北司里讨不了好。

    只要能保留下富贵,他就已经知足了。

    “哔哔——”

    汉军的骑兵还在进城,但这时又有哨声在城头响起,张瑛、西门君遂连忙看去。

    斛斯光见状说道:“是康承训的兵马,他们见我们北上,随后便派了骑兵北上,说要前来护卫陛下。”

    “让他们驻扎在城外,他们掀不起什么浪花,现在先带某去见陛下。”

    “是!”张瑛连忙点头,而斛斯光也看向自己身后的两名别将:“留下五百人照顾军马,喂食马料,其余人上城墙,把城门控制住。”

    “末将领命!”两名别将应下,随后便见斛斯光看向张瑛,而张瑛也连忙承担起了带路的职责。

    不多时,三人便出现在了县衙外,而县衙的护卫则是由八百多东畿兵马负责。

    他们见到张瑛、西门君遂带着数十名汉军兵卒和斛斯光前来,但因为不认识斛斯光,他们不假思索的便放行了。

    斛斯光就这样大摇大摆的跟着张瑛、西门君遂走入县衙,走入了正堂院外。

    路岩等人见到他们,连忙开始询问:“为何有警钟,可是有敌军来犯?”

    众人之中,唯有萧溝瞪大眼睛,好似见了鬼一般的死死盯着斛斯光。

    刘瞻也看到了他的神色,于是看向斛斯光,拔高声音质问道:“这位将军是何人,有三品以上品阶吗?!”

    “山南东道节度使、邓州刺史、银青光禄大夫、云麾将军斛斯光,应该有三品。”

    斛斯光轻挑说着,众人却脸色一变,纷纷怒目看向张瑛、西门君遂。

    斛斯光不顾他们脸色难看,直接走入堂内,同时也看见了只有十四岁的李佾。

    面对只有十四岁,且看上去有些怯懦无刚的李佾,斛斯光虽然心里轻嗤,但面上还是主动躬身作揖:“臣斛斯光,奉汉王之令,前来护卫陛下。”

    “平身……”

    李佾眼见斛斯光如此魁梧,且对他似乎没有太多尊重,不免心里忐忑起来,声音很小的示意他平身。

    “谢陛下……”

    斛斯光缓缓起身,接着看向脸色阴晴不定的路岩等十余名官员,接着开口道:

    “某亲率两千骑兵驻跸城内,此后数日,还有万五兵马入城驻跸,并会带来钱粮,诸位不用担心没有吃食俸禄。”

    “闻三贼篡佞,汉王气愤不易,眼下恐怕已经开始整顿兵马,准备将陕虢、河中等处乱臣贼子讨平了!”

    斛斯光的话,宛若一记重锤,彻底砸在了路岩等人胸口,使得他们不知道现在是该高兴还是难受。

    本以为能倚重的是高骈和康承训,结果最后竟然还得靠刘继隆。

    斛斯光眼见他们不说话,当即转身继续朝李佾作揖:“陛下放心,您不日便能返回洛阳,乃至长安。”

    “天下敢有不臣者,汉王必定会率领臣等为陛下将其讨平!”

    李佾哪怕再年少,此刻也知道自己似乎成为了他人手中傀儡。

    他有些气恼,但性格上的怯懦让他不敢发作,只能尴尬着点头。

    在殿内十余位大臣尴尬之余,曾元裕与李克用所率骑兵也抵达了登封县外。

    他们几乎是看着汉军骑兵进入登封,最后关上的城门。

    “朝廷有令,诸位远道而来,还请在外扎营,不日便有粮草辎重运抵!”

    城关之上,汉军别将对城下的曾元裕,李克用开口叫唤着。

    二人心里虽然早有准备,但还是被气得不轻,只能调转马头,率军撤回了南边十二三里外的告成县。

    与此同时,王重任率领的两千骑兵也抵达了少室山下,并碰到了早早在此等待的边咸。

    得知朝廷让他们驻跸少师山下,王重任面露不喜,直接无视边咸,率领骑兵往登封赶去。

    只是当他们出现在登封城下的时候,望着登封城头飘扬的那熟悉旌旗,王重任忍不住揉了揉眼睛。

    “怎么回事?!”

    王重任猛然回头,用马鞭指着登封城头的汉军旌旗,怒目质问道:“为何会有刘继隆的旌旗在此!”

    “这、这……下官、下官亦不清楚。”

    刚刚赶上来的边咸也是一脸懵,他明明记得自己午后出城时,城头还没有什么汉军的旌旗,怎么这才三个时辰过去,就多出了这么多面旌旗?

    “朝廷有令,勤王兵马,尽皆驻扎城外,等待宣召!”

    忽的,城头响起声音,王重任看去,只见汉军列校正在朝他们叫唤,城垛之间也充斥着汉军兵卒,不下三四百人。

    若非此处地方一看就是中原,王重任或许都怀疑自己回到了三川。

    看到汉军,他就想到了张璘、蔺茹真将和被俘的孙高浔等人,怒火中烧。

    只是他并不清楚汉军来了多少人,只能先咽下这口气,对左右吩咐道:“派出快马,把此地情况告诉高王。”

    “是!”左右都将应下,而王重任只能憋着怒意,咬牙道:“撤!”

    在他的军令下,急匆匆赶来的渤海军,只能调转马头,撤回了朝廷令他们驻跸的少室山……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