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尼德霍格之远行 (第2/3页)
等人,分别是欧洲移民,具有公民权的泰诺人,未获得公民权的泰诺基督徒和最底层的奴隶,部分泰诺人甚至还能担任黑奴矿场的监工。
瓦伦斯清楚,整个古巴岛依然存在严重的剥削现象和歧视现象,但他也不准备断掉那么多人的财路,对此已经心满意足。
他也知道,古巴岛的和谐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泰诺人本身的温良属性,其他的土著可没这么顺服。
他不是主张消除贵族的鲍格米勒派,不准备挑战整个旧大陆的特权阶级,他所追求的“平等”只是神学层面的。
要知道,哪怕在东帝国,依然存在着剥削和压迫,自由与平等的时代尚未到来。
当然,比起东罗马帝国到来前,这些泰诺人的生活质量已经有了很大提升,在种植园里打一份工,领一份极其微薄的酬劳,也好过之前朝不保夕的愚昧生活。
至少,大家都能好好地活着。
每当瓦伦斯行走在哈瓦那的街道上,巡视在城市周边的稻田间,他总能感受到信徒们的爱戴和感恩,心中充满幸福,却又一片平静。
每当这时,他总会想起那些刀光剑影的岁月,高举着双头鹰旗的士兵杀死了他的主人,慈眉善目的老教士将了引入教堂,打碎了他心灵上的镣铐,向他伸出了手。
“神爱世人,从此刻起,我们就是兄弟了。”
瓦伦斯始终记得这句话。
他始终相信,在民族和种族之上,操着不同语言的人民依旧能够寻找到彼此之间的共同点,圣光之下,皆为兄弟。
瓦伦斯行走在哈瓦那城的大街上,路边的百姓们推推搡搡,跟在他的身边。
“主教,今天是您布道吗?”
一个半大孩子睁着大大的眼睛,用蹩脚的希腊语问道。
“不是,今天是尼古拉教士,他也是个博学之人。”
瓦伦斯和善地笑了笑。
“哦……那您是要去巡查香蕉田?”
孩子眼睛一亮。
“去我家的香蕉田吧,我们种得很好!”
“改天吧,今天还有其他事。”
瓦伦斯摸了摸孩子的脑袋。
他知道,这些泰诺人实在愚钝,不怎么会打理农场,无论是木薯,香蕉还是水稻,产量都很低,甚至有些泰诺人压根不愿意开辟农场,只想着去欧洲人的种植园里打一份不用脑子的散工,领一份极低的薪水。
想到这里,瓦伦斯叹了口气,快走几步,冲围上来的众人挥一挥手,走进港口边的教堂。
教堂里正在布道,瓦伦斯听了一会儿,回到自己的书房。
提起羽毛笔,摊开笔记,瓦伦斯依照习惯,先翻到前几页,审视着自己近些天的生活作息。
“8月2日,晴,尼古拉兄弟负责教堂运转,我去城外视察农庄,还是老样子,很差,木薯都种不明白。”
“根据皇家科学院的研究,木薯是有毒的,必须彻底煮熟,最好还能用清水浸泡清洗,长期生吃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包括损害头脑发育。”
“我怀疑,泰诺人如此愚钝而温顺的原因离不开木薯,他们拿这种东西当半个主粮,长期生吃,问题很大。”
“用哥伦布的话来说,他们傻得可爱。”
“据说皇帝准备在西非推广木薯,他们肯定也是生吃……唉,愿上帝保佑他们吧。”
瓦伦斯翻到下一页。
“8月3日,去主日学校教书,教孩子们学习希腊语,他们还是听不太懂,但我有耐心。”
“经过这些天的努力,新一批孩子总算学会了“罗马”和“皇帝”等词汇,并了解了其中意思,当真不容易。”
“下一步,我准备教他们学习简单的句子,就先教皇室的族语吧,也就是四个β的意思。”
“万王之王,保佑吾王。”
瓦伦斯看到这里,微微高兴了些,连翻几页。
“8月7日,帝国农业研究所的考察团来到哈瓦那港,他们说,岸边的大王椰子树结出的小果实可以喂猪,我很高兴,我的泰诺人兄弟们又可以多一条维生之路。”
“8月8日,哥伦布又去阿兹特克了,他们分成几批,从海岸走入内陆,绘制地图,搜集情报,还带来了不少抢来的黄金。”
“不得不说,阿兹特克文明和南边的玛雅城邦实在富庶,我们仅仅摸到了一点边角,就已经弄来了不少黄金。”
“与哥伦布那个无赖想的不一样,古巴岛上也是有金矿的,但数量很少,储量也不高,被几个资本家承包开采。”
“波多黎各岛上有更多金矿,我们也在开采,但比起西边的大陆,简直是九牛一毛。”
瓦伦斯想了想,跳过几段,继续看下去。
“哥伦布这个莽夫完全不愿了解阿兹特克人的文明,他连古巴岛上的泰诺人都弄不太明白,之前上交给皇帝的报告全是错误。”
“他说,在我们来之前,泰诺人处于奴隶制社会,已经进入到青铜器时代,也许还有造纸术,这完全是胡扯,他们还处于原始氏族时期,连奴隶制都没有踏足,青铜器和造纸术更是无稽之谈,少有的一些纸张和青铜礼器全是阿兹特克的产物。”
“他说,自己已经完全掌控了古巴岛的粮食产地,这也是大话,他压根没有好好统计整个古巴岛的人口,基本上就在哈瓦那一带随意算了算。”
“还有上次的那个皇家史官莱克,他给君士坦丁堡的报告上全是对皇帝的溢美之词,说什么家家户户挂皇帝的肖像,每人都把皇帝视为自己的父亲,我简直不知该说些什么。”
“不过,在皇帝的要求下,哥伦布还是会把每次的资料给我印刷一份,这几年的交往中,我对阿兹特克这个文明也有了一些比较基础的认知。”
接下来是一大片空白,瓦伦斯想了想,提起笔,蘸蘸墨水。
“阿兹特克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文明,在某些方面非常发达,独立研发出了造纸术,有记叙史料的传统,还有一套较为成熟的行政机构,和我们之前遇上的其余土著有很大不同。”
“阿兹特克地区有很多城邦,以特诺奇蒂特兰为主的三城同盟占据绝对的武力优势,其余城邦都不是他们的对手。”
“然而,与我们一样,阿兹特克人也是外来入侵者,他们尚武好战,非常残暴,常常将其他城邦的被征服者拉去活祭,每一次都是成千上万条人命。”
“我对这个城邦绝无半分好感,不知道能不能凭借温和手段让他们皈依,对此不抱太大期望。”
“在我看来,在对待这些残暴者时,或许还是哥伦布的手段比较好,阿兹特克人就萨拉森人和希伯来人一样,是正教徒的大敌。”
“唉,我越来越喜欢自己的泰诺人兄弟了,如此温和的民族实在太少,我去他们家里做客时,每个人都会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我,宁愿自己饿肚子,但我又怎么忍心让他们忍饥挨饿呢?”
瓦伦斯抿了抿嘴,继续写到。
“当然,这些城邦也有一些优点,那就是他们在神学上的慕强性,每一个城邦在征服其他城邦时,被征服者就会把征服者的神明加入自己的崇拜体系,这也是他们的神祇如此复杂而多样的原因之一。”
“在这些人看来,既然你打败了我,那么你的神明一定很强大,改信是很自然的事情。”
“光凭这一点,他们就比萨拉森人和希伯来人更加易于同化。”
“我想,哥伦布的灭世论计谋外加阿兹特克诸城邦本身的特殊神学观,将他们集体化为基督徒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我们可以团结其他的被压迫者,一起灭亡以阿兹特克暴徒为主的三城同盟,在这期间建立共同友谊,将他们引入基督世界。”
瓦伦斯写到这里,思考片刻。
“皇帝看重利益,不会滥杀无辜,主要以同化为主。”
“然而,我听哥伦布说,皇帝虽然不会杀戮,但势必要灭绝他们的文化,改写他们的历史,消灭他们的语言和文字,将他们变成彻头彻尾的希腊语基督徒。”
“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在耶稣基督的荣光下,无论是罗马多神教,希腊多神教还是北欧多神教都抵挡不了多久,只剩下残破的躯壳,最早皈依的亚美尼亚人更是主动把自己的旧文化毁了个一干二净,何况阿兹特克人。”
“他们归根结底不是萨拉森人和希伯来人,太过落后,对成熟文明没有什么抵抗力。”
天色有些灰沉,云层越压越低,这是暴雨来临的前奏。
瓦伦斯关上窗户,点亮蜡烛。
“但是,阿兹特克依旧是一个古老而充满独特魅力的文明,哥伦布最早将他们视为东瀛人乃至明国人,也是看出了他们的与众不同。”
“皇帝严禁有关阿兹特克文明的资料在帝国内流通,仅仅将其交给了一些御用学者,要求他们编写出一大批伪史,极尽挖苦和抹黑之能事,为我们的军事行动制造声势。”
“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但在我看来,充分了解一个文明才能更好地统治他们,了解他们的旧神学体系才能更好地弄懂他们的神学价值观,这对我们之后的传教是有进步意义的。”
“我没有太多时间,把皇家史官对阿兹特克文明的片面研究拿了过来,加上一些自己的理解,简单梳理了阿兹特克神系的诸神。”
瓦伦斯眉头一皱,将“诸神”删去。
“当然,外邦的神皆属虚妄,唯耶和华独创世间,他们不配称为神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