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战争前夜 (第2/3页)
的确在高原上会见各位要人,建立自己的统治,他也因此拉到了很多仆从军,再等上一段时间,他恐怕会带着十几万人的军队来进攻我们。”
“我们和陛下计算过,没有那么多。”
卡洛扬笑了笑。
“而且,战争并非只看人数,军队质量和兵种克制也是关键的一环,陛下说,乌宗哈桑的大部分部落仆从军都毫无用处,只会消耗他们的军粮,拖慢他们的速度。”
“安纳托利亚高原上已经遭遇了好几次大规模征召,那些游牧部落能够拉出来的精锐极其有限,我们暂时不必担忧。”
“那么尼科米底亚呢?”
易卜拉欣有些生气。
“布尔萨的军队向北调动,意图实在太过明显,显然是在给巴耶济德的军队创造机会。”
“我知道他们在萨卡里亚河对岸,但是没办法摸清他们具体会在什么时间渡河,也许是在上周,也许就是今天。”
“我手里的正规军和仆从军加起来也就是一万多人,大部分还是步兵,他们要是趁我们攻城正酣,突然冲过来,我们能怎么办?”
“陛下都说要严打冒进思潮,怎么自己都冒进起来了?”
卡洛扬听完易卜拉欣的话,感觉有些好笑,简直跟临走前皇帝的预想一模一样,不愧是几十年的老下属。
“伯爵大人,您不必担忧,奥斯曼人也是昏了头,他们的意图实在太明显了,谁都能看出来,陛下预想到了这一点,派来了援兵。”
说完这些,卡洛扬洒开披风,抽出宝剑,插于地面,单膝下跪,披风上的喷火巨龙在夜风中猎猎飞舞。
“近卫龙骑兵贝希摩斯团,兵团长卡洛扬·多布罗加听候调遣!”
易卜拉欣一时无言,只能示意卡洛扬快快站起。
“就一个兵团?”
“拿非利人和梅菲斯特也来了,这两支军团正在东方侦查布防。”
卡洛扬说道。
“这还差不多。”
易卜拉欣微微颔首。
“你们的速度可真够快的,布尔萨的反扑没有拖住你们?”
“这就是骑马步兵组建的初衷。”
卡洛扬傲然一笑。
“那好吧,”
易卜拉欣思考片刻。
“你们的员额是否补齐?大战将至,我需要了解每一支军团的实际战斗力。”
“作战人员满员一千,现有八百八十五,战斗力基本完好。”
卡洛扬说道。
“其余两个团和我们差不多,在之前的小规模战斗中有一些减员。”
“这叫基本完好?你们这些年轻人总爱说大话。”
易卜拉欣不满地摇摇头。
“有一批新兵昨天刚到,你们赶得巧,可以去挑选一些,补齐员额。”
“那就多谢伯爵大人了。”
卡洛扬谢完,迟疑片刻。
“能否问问具体来源呢?”
“放心,不是君士坦丁堡的。”
易卜拉欣横了他一眼。
“能够供你们挑选的四百人来自保加利亚和马其顿,都是皇家骑警中的佼佼者,我粗略看了一下,最好的一些来自拉里萨盆地,那边的马多,民间的骑马风气比较浓厚。”
东罗马帝国恢复国力后,重建了一整套的军事动员体系,在很多方面都参照了奥斯曼帝国。
每个城镇都会设置募兵点,平常时期采用募兵制,自愿参军的勇壮男儿会在一轮轮考核中分为几等,走进不同的训练营。
最高等级的训练营数目较少,可以直达中央军,对应奥斯曼帝国的卡皮库鲁。
次一等的训练营数目较多,完成训练后会被分配到各个城镇的地方守备队,包括射击军和皇家骑警,对应奥斯曼帝国的德里骑士。
最次等的训练营则主要负责民兵训练,每个定居点的适龄男性都必须在农闲时期参加为期十天的训练,择其优者担任民兵队长,大战将至时,皇帝将签署总动员法令,这些人必须无条件走上战场,对应奥斯曼帝国的阿金基骑兵和阿扎布步兵。
当然,这三种训练营当然可以流动,优胜劣汰,层层选拔。
至于各个军区和边疆区,他们有自己的募兵权和考核体制,但军队规模由皇帝规定,财政上也必须依赖中央的补充。
再就是总督区,游牧区,封建采邑区和殖民地,这些地方的自主权更大,只受皇帝征召,全面战争时,皇帝的私人代表会带着家族戒指找到负责人,要求他们信守义务,出兵协助。
大土耳其战争是东罗马帝国新军事体制的一次大考,以撒已经在今年年初签署了第二等动员令,三级训练营全部活动了起来。
中央军员额不足时,一级训练营会尽力补充,若有不足,各地的射击军和皇家骑警也会将优秀士兵补充进中央军序列。
十几年的改革后,除了必不可少的几支重甲步兵军团外,东罗马帝国的其他中央军已经全面换装火枪和长矛,使用大方阵战术。
射击军对应大方阵,皇家骑警则对应近卫龙骑兵,这使得一支军团在补员后依旧保留着大部分战斗力,恢复速度极快。
中央军的缺额由同种战术体系的地方军补足,地方军的缺额又会由民兵补足,共同组成一个良好的战时补员系统。
射击军序列一直都是缺编的,平时把老兵当军官来训练,战争时期将大量的奴隶兵补充进去,多出来的老兵则被补充给受到损失的中央军。
这套体系十分高效,唯一的缺点是,部分地区的守备力量会陷入暂时的低谷期,这就需要统治者和军事参谋的统筹调动,不能让统治薄弱区的守备力量被抽调太多。
在这近两年的战争中,这一套动员体系比较出色,在成熟的海运体系的帮助下,很好地保证了东罗马军队的持续作战能力。
不过,攻城战的损失也是极大的,易卜拉欣已经在尼科米底亚城下消耗了超过一万五千人的生命,其中大部分依然是征召而来的西非黑奴和北非白奴。
易卜拉欣清楚,随着战争的进行和奴隶的损失,北非,西非和安纳托利亚的占领区再度掀起了新一轮的捕奴运动,又一轮生命被收割殆尽,又一批黑商乘风而起。
他听说,比林奇的城市议员在上一次的元老院三级会议上要求在雅典学院和君士坦丁堡大学中增添驯奴学,被教育大臣巴尔萨蒙严词拒绝,并被臭骂一顿。
回去后,比林奇的奴隶贩子们一不做二不休,集资建立了隶属于城市议会的比林奇大学,最出名的课程就是驯奴学,从挑选方法到适用范围到管理手段,一应俱全,包教包会。
易卜拉欣回过神,使劲甩甩脑袋,将注意力集中在远处的堡垒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