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3章 君士坦丁堡银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13章 君士坦丁堡银行 (第2/3页)

大小贵族掌控了绝大部分的民众,对中央的向心力很低,内有不听话的贵族,外有强大的匈牙利人,我没有哥哥那样的威望,肯定不能像他这样。”

    “首先得活下来,才有余力来考虑其他。”

    “正是这样,看来你这些年的学业没有荒废。”

    君士坦丁十一世满意地点点头。

    “父皇,我以后真的可以入主塞尔维亚吗?”

    曼努埃尔有些担忧。

    “放心吧,你本来就有布兰科维奇家族的血统,当地贵族都是些墙头草,只要你愿意和他们分摊权力,不损害他们的已有利益,就不会有多大的阻力。”

    “你的母亲来自布兰科维奇家族,伱的祖母来自德拉加什家族,都是塞尔维亚的大家族,可以引以为援。”

    “当然,若是你想干出一番事业,免不了和贵族们作斗争。”

    “你哥哥跟我承诺过,一定会帮助你登上塞尔维亚的宝座,到了那时,你们互为臂助,一定可以让我们的家族更加昌盛。”

    “塞尔维亚脱离帝国数百年,封建化程度太高,不太可能像本土这样重新建立自然村社,必要的妥协和分权都是免不了的。”

    “既然必须要有一个大公,为什么不能是我的儿子?”

    曼努埃尔用力点了点头。

    君士坦丁看着幼子,微微一笑。

    曼努埃尔继承了祖父的姓名,在性格上也跟曼努埃尔二世非常相似,踏实肯干,懂得审时度势,孝亲敬长,温厚平和,不卑不亢,坚毅顽强。

    “我以父亲的名字为你命名,也是希望你能够像他一样,在最艰难的岁月依旧保持初心,在最危难的关头也能咬牙坚持下去。”

    “他是我们家族自米海尔皇帝之后能力最强的人,也是我一生中最爱戴的人。”

    曼努埃尔读懂了君士坦丁十一世眼中的期待,郑重地点点头。

    他在迦太基学习时,也曾找过一些关于祖父曼努埃尔二世的记载,知道君士坦丁十一世所言非虚。

    在西欧人的记载中,同样是求援,约翰五世被他们描述为一个“赖账的乞丐”,但曼努埃尔二世却凭借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学识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受到了热烈欢迎,被称为“伟大的基督教君主”。

    奥斯曼人对曼努埃尔二世又恶又敬,认为他是“狡诈的狐狸”和“卓越的外交家”,评价相当高,连君士坦丁十一世也有所不如。

    “那么哥哥呢?”

    曼努埃尔突然笑道。

    “我看不懂他。”

    君士坦丁十一世苦笑着说。

    “像他这样的人,以前从来没有,以后也估计不会有,他的到来可能真的是圣父的恩赐。”

    “孩子,你得明白,无论旁人说些什么,他都是你的兄长,如果你以对待兄长的态度对待他,他绝对会给你一个锦绣前程,一辈子享尽荣华。”

    “相反,如果你受人挑唆,一意孤行,下场很可能就跟你的季米特里奥斯叔叔一样。”

    “我明白,父皇。”

    曼努埃尔轻轻地说。

    ……

    大皇宫内,以撒正在举办一场烛光晚宴,环境优雅,餐品丰盛,宾主尽欢。

    聚餐结束后,以撒带着诸位客人来到休息室,侍女们奉上甜点和饮料,乐师们奏响舒缓的音乐。

    “陛下什么时候回到君士坦丁堡的?我们也才刚到。”

    “也就是前几天吧,专程赶来,一是为了备战,二是为了制定巴尔干半岛日后的发展方案。”

    以撒举起果酒,浅尝一口。

    卡拉曼变故后,以撒说服了宰相和皇后,亲自来到君士坦丁堡,主持日后的战争。

    阿尔巴尼亚战场的部分军队已经回到了阿非利加,有这些忠心耿耿的士兵戍守领地,以撒也可以放心地将王宫留给次子阿莱克修斯和皇后莱昂诺尔,自己则是北上君士坦丁堡,准备大展拳脚。

    “你们呢?又有什么大生意?”

    “呵呵,我们不如陛下繁忙,来君士坦丁堡就为避暑。”

    一位富商笑呵呵地说。

    “夏天跑来君士坦丁堡,冬天跑去迦太基,你们倒是挺会享受。”

    以撒失笑地摇摇头,倒也没说什么。

    富商们手里的财富总是要花出去的,他们在君士坦丁堡和迦太基购置房产,购买商品,也能牵动两地经济,带动不少产业。

    “彼得,你前些日子做得不错,我已经给夏洛特写了信,你的奖励可以兑现了。”

    名为彼得的奴隶商人顿时喜上眉梢,连连道谢。

    “实在看不出来,你在搞外交上倒还有些天赋,难怪能够把生意越做越大。”

    “全是陛下临走前教导的好!我就是个跑腿的!”

    彼得赶忙摆摆手,嘴角的笑容却是越发灿烂。

    “采蒂涅主教区和亚历山大主教现在怎么样了?”

    “情况已经稳定下来了,亚历山大主教当众承认自己为罗马人,宣布整个采蒂涅主教区都是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听闻此言,以撒满意地点点头。

    这个灰衣主教倒是识相,没有枉费以撒在他身上的投资。

    “不过,亚历山大不太愿意承认君士坦丁堡大牧首的统辖权,想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教区直接向您效忠。”

    “您也清楚,亚历山大受鲍格米勒派异端影响很深,非常讨厌传统教会,力主改革。”

    “强扭的瓜不甜,这个就由他去吧。”

    以撒沉吟片刻,点了点头。

    随着文艺复兴的进行和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宗教改革的呼声只会越来越高,这是历史大势,以撒无力阻挡,也不准备阻挡。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东正教比天主教更加保守,迂腐而顽固,礼制规章更加严格,神秘主义色彩浓厚,缺乏神学上的创新精神。

    但是,东正教对于世俗君主的攀附性更强,君士坦丁堡大牧首的权力远远不及罗马教宗,这就给世俗君主提供了插手的机会。

    况且,正教徒也比公教徒更加虔诚和迷信,说难听点就是愚钝不灵,历史上轰轰烈烈的新教改革在这里恐怕翻不起什么浪花。

    但是,该改的还是要改,东正教的部分特色完全不符合未来的发展需要,不能听之任之。

    其实,以撒很早就对东正教做出了一些小改动,曾经有不少教士将一心潜修作为沟通上帝的手段,以撒却将他们撵出修道院,要求他们前往蛮荒之土,在实践中传播上帝的福音。

    相比于天主教和新教,东正教修士在传教上相当冷淡,更加倾向于修建华丽的教堂,使用名贵的熏香,主持繁复的仪式,以这种氛围吸引人们前来领洗,而非主动传教。

    为了政治需要,以撒不知费了多少口舌,才在教会中鼓动起一股传播上帝福音的热潮,连哄带骗将他们弄到西非和南非。

    天主教君主就没有这样的烦恼,教士们最喜欢的就是看着一只又一只迷途羔羊在自己的引导下投向上帝的怀抱。

    保留一个有不少改革意愿的亚历山大主教,也算是为之后可能进行的正教改良运动埋下一个小小的伏笔。

    “采蒂涅主教区呢?那里的实际情况如何?”

    以撒放下果酒,拿起咖啡。

    “采蒂涅主教区面积不大,总人口大约两万,具有一定规模的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