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九十五章 敬传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七百九十五章 敬传统! (第3/3页)

先将紫砂壶用热水温过,放入适量陈年普洱,注入沸水后轻轻摇晃壶身,再将茶汤倒入公道杯,分进三个小茶杯里。

    “尝尝这个,”她把茶杯递给苏木,“姨婆说这茶存了十年,喝着特别醇。”

    苏木接过茶杯,茶汤呈深红褐色,入口先是微苦,随即回甘漫上舌尖,带着陈茶特有的温润。

    两人搬着藤椅坐在海棠树下,串灯的暖光缠绕着树枝,在青石板上投下细碎的光影。

    阿二蜷在徐佳莹脚边,尾巴偶尔扫过青砖地面,发出“沙沙”的轻响。

    “今天在缂丝坊,沈师傅说现在年轻人逛博物馆,看到传统工艺展品只会拍张照,很少愿意停下来了解背后的故事,”

    徐佳莹捧着茶盏,指尖无意识地划过杯沿。

    “咱们做文创产品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加一些‘可体验’的设计?比如在缂丝围巾的吊牌上印个二维码,扫码就能看沈师傅织这条围巾的片段。”

    “或者在苏绣香囊里放张小卡片,写着绣这个香囊用了多少针,每一针是什么针法,这样消费者拿到手,就知道这件东西不是机器批量做的,而是有人花了心思的。”

    苏木放下茶杯,从口袋里掏出那本封皮已经磨出毛边的笔记本。

    这是他专门用来记录创意的本子,里面不仅有文字,还画着各种草图。

    他翻到新的一页,笔尖在纸上快速划过:“你这个想法特别好!单纯卖产品是‘一次性的交易’,但加上这些细节,就能让消费者和产品产生情感连接。”

    他边说边画,“比如我们可以在木槿传媒的账号上开一个‘匠心日记’系列,每周拍一期短视频,不搞花里胡哨的剪辑,就跟着手艺人记录日常。”

    “像沈师傅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到工坊,先把前一天没织完的缂丝经线理一遍,数清楚每一根线的位置,你绣雏菊时,要把一根丝线分成八丝,每一丝都要拉得均匀,这些‘慢镜头’一样的细节,反而比快节奏的视频更能打动人。”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