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反燕复宋,我等义不容辞! (第2/3页)
有哲学深度的题目也有的是。
有时候,也要返璞归真,接下来的国家,方向不一样了,苏武想看看到底什么样的社会,会被人称之为盛世。
当然,也是看这些学子的思考。
往后,民生就是第一位了……
他要能安邦定国之才,帮着这个国家,不断往前去……
每个时代,对于人才的偏好是不同的,人才生不逢时,那也是任何时代常有之事。
武松其实是第一次看这种赶考的场景,也有话语:“陛下,我想起中军帐里那个辛文郁,他也是咱京东之人,这小子可真不错,你不是也喜欢他吗?他进考吗?”
“他不进考……”苏武答道。
“那可惜了……这小子,怎么也是个进士及第,他若不考,太可惜了……”武松答着。
苏武闻言,心中陡然也在想一个问题。
制度重要与否?
不只是辛文郁一个人,还有一批京东士子,如今都在军中听用,这些事按理说其实都是要考的……
也想起以往朝堂的一些人来,比如有一个叫做梁适的宰相,此辈,恩荫入仕,便是当到知州了,自己又去考了一个进士回来。
苏武一语:“来日,再教他去考就是。”
“那再好不过……”武松当真欣喜,显然他真喜欢辛文郁那小子。
一来这小子性子也开朗,也有一种大开大合的男性气息,平常话语之中,那也透露着一股子悍勇……
二来,很重要一点,老乡。
苏武陡然一语来:“要不这般,考不考进士,看他自己,先也让他到讲武学堂里读读书?”
“这般好,哥哥,这般着实好!哥哥之意,那是要这小子往后进枢密院啊!再好不过了!”武松连连点头。
不外乎还是人才梯队之事。
苏武还有这个先知先觉,那就要用,辛文郁,敢死之辈也!
辛文郁的婚事也早已定下,辛文郁来日生的那个儿子,辛弃疾,更也如此!
当然,时过境迁,来日辛弃疾许不一样,但这个家庭底色只要不变,苏武还是很大程度上相信辛弃疾来日必然成才。
当然,十几二十年后的事,只待再来考教。
甚至苏武一时也想,只要辛文郁这个儿子生了,长得半大的时候,让这小子入宫来,陪皇子读书习武,在苏武身边走动,苏武亲自也教一教。
就好比汉武帝养霍去病。
苏武也看了看武松,这小子怎么还听不到喜讯?怎么花小娘还没个身孕?
苏武陡然一语:“没事啊,少在枢密院里逛荡,也少在军中与军汉戏耍,多回家,知道吗?”
“啊?”武松是愣的。
“好不容易有几天安生日子,让你多在家中留一留……”
“这不是又要出征了吗?”武松也问。
“出征之前,你就留在家中,不要出门了……”苏武是真愿意操心,不是他有意,是下意识里就操了这个心,连武松生儿育女的事都要过问。
“这是为何啊?”武松这方面,着实不在他脑子里,自就没有会意到。
“让你如此,你就如此!”苏武也不多言了。
“行行行……”武松连连点头,却也撇嘴。
“走吧,回……”苏武放下车帘,心中也安心不少,只要士子们考他大燕的举人进士,一切也就无妨……
却是苏武心中,在谋划一个大案。
一直以来,苏武下意识里都以为案件这种事,是事情发生了,才做出的应对。
如今却也莫名知晓,这事,也是可以提前先谋的。
谋什么大案?
想来想去,先从一个地方入手,户部,关乎天下民生之计,得把这朝廷的户部先捋一遍……
要户部发大案,就得从钱粮入手,这户部,在宋朝也有独特之处,他既是尚书省下的六部之一,也归属于三司衙门管辖,三司衙门,就是盐铁、度支、户部这三司。
盐铁是税收的重中之重,这不用说,度支就是财政,户部管得极多,天下人丁、田亩、赋税……
宋朝的三司,就是把来钱的地方,与用钱的地方,都放在一个衙门下统筹,所以有了三司这个真正的衙门。
近来,是朝廷更易之节点,有旧朝之账目来去,有新朝之账目来去,特别是苏武,今年都是大笔大笔的钱粮调入三司,把这个朝廷撑起来的……
苏武虽然给三司安排了官员,但可没给户部安排过自己的官员,所以,户部这一摊子,都是沿用旧人,虽然梅展来杀了不少,但旧人依旧还有许多……
这新朝,刑要上士大夫的事情,也要通过这件事与天下人真正知晓。
当然,现在是谋,是让燕青去弄。
只待赵构之事一过,再来动手。
先后顺序也是重要的……要让这些士大夫哭都没地方去哭,不然说不定真有人往赵构那里去哭……
十一月二十七,汴京的雪都来过一场了。
广州城,依旧气候不冷,甚至只需要穿个单衣,真起风落雨,稍稍披一件也是足够。
王荀站在城头之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