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两百六十五章:真正的怠政,老秦贵族的无声反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两百六十五章:真正的怠政,老秦贵族的无声反击 (第3/3页)

几乎要被他捏碎。

    “栎阳杀人案为何拖了半月不审?”他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书佐司空虔跪在堂下,满脸惶恐。

    他是个三十出头的精瘦男子,颧骨高耸,眼睛小而亮,此刻正不安地搓着手:

    “回大人,案卷格式不对啊!”

    他膝行几步上前,指着简册边缘一处几乎不可察觉的空白:

    “按《行书律》,此处该空半寸未空。”

    李斯的眉头皱得更紧:

    “就因这半寸空当?”

    “不止呢!”司空虔像是得了理,声音顿时高了几分。

    他哗啦啦展开三丈长的竹简,手指在上面快速点着:

    “大人且看,验尸记录未加盖医官私印,凶器图谱没用官定朱砂,原告画押的日期写错格式……”

    他的手指每点一处,李斯的脸色就阴沉一分。

    这些所谓的“瑕疵“,每一处都微小得近乎苛刻,却又确实违反了秦律的某条细则。

    “医官私印何在?“李斯冷声问道。

    司空虔露出为难之色:

    “管印的令史前日被临时调去清点刑具了……”

    “官定朱砂呢?“

    “锁在库房里,钥匙在司库手上。”司空虔低头道:“司库大人回乡祭祖,至今未归。”

    李斯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些瑕疵全是经手案卷的老秦官员暗中制造的。

    每一道程序都卡在某个世族子弟掌控的环节,就像一张精心编织的网,将整个廷尉府的运转牢牢困住。

    他不动声色地“嗯”了一声,在司空虔走后细心查证。

    医官私印被管印的令史临时被调去清点刑具。而刑具库的登记册显示,这批刑具早在半年前就已清点完毕。

    官定朱砂锁在库房,钥匙由司库掌管。这位司库的祭祖实则是去参加了一个西氏子弟举办的私宴。

    原告画押的日期格式错误,是因为负责指导的文书恰好在那日被派去抄写无关紧要的典籍……

    非偶有三,太仓。

    太仓院子里,治粟都尉王绾盯着沙盘,额角的青筋暴起。

    沙盘上代表粮队的小旗,已经三天没有移动过了。

    “运往巴蜀的粮队呢?”他的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仓曹掾张燮站在一旁,一脸无辜。

    他是个圆脸微胖的中年人,总是带着人畜无害的笑容:

    “早出发了啊!”

    指着竹简上的记录,手指在上面轻轻划过:

    “王大人请看,五日前巳时三刻已出仓押运,一切手续齐全。”

    “那为何本官一直未得回禀?”王绾的声音已经开始发抖。

    张燮摊了摊手:

    “那下官就不知了,或许是路上耽搁了吧。”

    就在这时,一名王氏小吏匆匆进来,在王绾耳边低语了几句。

    王绾先是一愣,随后竟气极反笑。

    粮车竟在咸阳郊外绕了五天,至今仍在原地打转。而那个押运官,此刻正在渭水边悠闲地钓鱼。

    “为何不按路线行进?”王绾厉声问道。

    张燮依旧笑眯眯的:

    “舆图被管图籍的借给少府监,向导又突发痢疾在家休养。”

    顿了顿,又补充道:

    “每辆粮车都‘按规定’装载,可能是超载了三斗,导致车轴频频损坏。”

    王绾的拳头捏得咯咯作响,不通武的他现在想动武。

    这些理由每一个都冠冕堂皇,却又荒谬至极。

    舆图、向导、载重……每一个环节都被动了手脚,却又让人挑不出明显错处。

    一日后。

    查证完毕的王绾怒火更炽。

    地图被管图籍的借给少府监。而少府监的借条上墨迹新鲜,显然是临时补写。

    向导“突发痢疾”,但医官记录显示他只是吃了些不洁之物,且开出的药方足以让他当日痊愈。

    “按规定“超载的三斗粮食,实际上是仓曹掾张燮亲自监督装车时,悄悄让人多放的。

    这样的一幕,不只在这三个官府中出现,而是在咸阳全部的官府中都出现。

    这是老秦贵族的反击,对暴君秦王政的反击。

    怠政?

    我让你看看什么叫真正的怠政!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