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见公爵 (第3/3页)
说,这本身就是“贵族对皇权的不正当侵犯”,是“背叛皇帝、背叛帝国”的行为。
这就意味着,若是有人起兵反抗首相和摄政王,就有了正当的理由:“诛杀背叛皇帝的奸佞,辅佐皇帝重掌皇权”。
顺便一提,之前提阿纳贝联盟的反抗,性质是“独立”,所以他们不需要找“辅佐皇帝”这样的理由;但瓦伦公爵若是起兵,“拥护皇帝”就是最好的旗帜,既能凝聚人心,又能占据法理优势。
这次与瓦伦公爵会面,核心目的就是让他下定决心起兵。如今,“诛杀首相和礼部尚书”的正当性已经确立,剩下的,就看他是否愿意亲自牵头,组建叛军了。
对我来说,这次说服成功与否,其实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只要有叛乱爆发,就能打乱首相和摄政王的部署。
到时候,首相和摄政王大概率会做两件事:一是仓促举行我的即位大典,想通过“正式确立皇权”,瓦解叛军“诛杀奸佞、辅佐皇帝”的理由;二是抽调兵力镇压叛军,这样一来,原本驻守帝都的兵力就会大幅减少,帝都的防御会变得不堪一击。
而这,正是我一直在等待的时机——趁帝都防御空虚,清除那些掌控实权的贵族,真正夺回属于皇帝的权力。
所以,我才会选择瓦伦公爵,而不是其他人。说实话,从一开始,我就认定,他是领导这次叛乱的最佳人选。
选择他,有两个关键原因:
第一,是瓦伦公爵的军事实力。首相等人本就对他的军队心存戒备,一旦他起兵,首相和摄政王就必须倾尽全力应对,根本没时间兼顾其他——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分散他们的兵力,给我创造机会。
第二,是地理位置的优势。帝都卡迪纳尔几乎位于邦古达特帝国的正中央,而瓦伦公爵的领地(南部)、礼部尚书的领地(西部)、首相的领地(东部),到帝都的距离相差不大。
瓦伦公国的位置刚刚好,不远不近——既不会因为离帝都太近,起兵后很快就攻占帝都,让我沦为下一个掌权者的傀儡;也不会因为离帝都太远,起兵后无法及时牵制首相和摄政王的兵力,达不到“分散兵力”的目的。这样的距离,能给我足够的时间,做好掌控帝都的准备。
也正因如此,这次会面才格外重要,我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说服瓦伦公爵起兵。
一开始看到瓦伦公爵轻易提出“改期”,我还担心自己的计划失败了;但从沃德伯爵的反应,以及瓦伦公爵临走前的眼神来看,事实或许恰恰相反——他选择“撤退”,不是妥协,而是为了确保叛乱能成功。
他不想在首相的地盘上暴露意图,免得打草惊蛇,让首相提前做好防范。对瓦伦公爵这样经验丰富的将军来说,这种“隐忍待发”的伎俩,显然得心应手。
回到帝都后,转眼就到了新年,表面上看,一切都风平浪静,没有任何异常。首相和摄政王虽然依旧对瓦伦公爵心存戒备,但因为娜丁还留在帝都(相当于人质),他们的警惕性,似乎放松了不少。
但我能感觉到,娜丁最近有些不安——大概是收到了父亲的消息,知道即将有大事发生,只是不方便跟我说。
不过我很确定,瓦伦公爵绝不会一直按兵不动。
他一定会有所行动,只是在等待最合适的时机。
而这场能改变帝国历史的叛乱,只是时间问题。
————————————
感谢您的阅读。
感谢您的收藏和留言,每一份支持都让我备受鼓舞。
本章的故事就先写到这里。其实原本计划在本章呈现的部分内容,因为情节节奏和细节铺垫的需求,会顺延到下一章继续展开……所以下一章的篇幅,肯定会比较长,还请大家多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