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再次全歼清军 (第2/3页)
原本枯黄的杂草现在也慢慢变成了绿色,时常能看到一些村庄和农田,丘陵小山却很少。
镇子人已经不多,原本小镇靠着是运河沿线,有些集散货物和漕运工人聚集,现在兵荒马乱的时代,早就不见了。
还是上午,除了偶尔有出来打水的百姓以外,家家户户都紧闭房门,小心翼翼地看着镇外。
南明军队就驻扎在镇子外面几公里处。
十多万人马光帐篷就遮天蔽日,每日运送的粮草辎重车辆不计其数,黑压压的人头看着让人心慌。
也就是镇子剩下一些老弱走不动,不然的话,恐怕早就也跑了。
“臣叩见陛下,臣等万死!”
李定国白文选等十多名将领略带惶恐地来到老朱车驾前下跪磕头。
老朱此时在车上刚看完他们打仗的视频。
是的。
南明军队在打仗的时候还有人录像。
为了检验他们的能力,考验他们的军事水平,老朱特意派了几个无人机飞手和洪武士兵去观战。
他们会用无人机以及平板摄像头把战事记录下来,但他们自己并不参与战斗。
否则的话。
虽然老朱派去的人并不多,可光那十几杆突击步枪就够岳乐喝一壶的。
再厚重的棉甲、铁甲可挡不住突击步枪的子弹。
“嗯。”
老朱下了车,应了一声道:“起来吧。”
“多谢陛下!”
众人战战兢兢起身。
特别是李来亨等夔东十三家。
他们轻敌冒进,损失了不少人马。
要是换以前崇祯的时候,恐怕早就被砍了。
但老朱居然也没生气,只是说道:“行军打仗,有胜有败很正常。但要记住的是,要时刻总结失败的教训,为什么会失败,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如此才能打胜仗,明白了吗?”
“是!”
众人见老朱没发怒,好歹松了一口气。
他们不知道的是,其实也就真是他们作为南明最后一点抵抗力量,誓死不降救了他们。
古代皇帝猜忌大将,大将一打败仗就找到理由赐死,那是因为兵权问题。
皇帝不知道大将到底是不是忠心耿耿,也不知道他会不会造反,所以才会自宋元明清,皇帝都会找各种理由收归兵权,经常能造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局面。
毕竟魏晋南北朝以来,太多的大将造反杀死皇帝,自己做皇帝的例子。甚至可以说整个南北朝的皇帝,全都是以前的权臣大将造反杀皇帝而来。
唐朝也是给予藩镇过高的权力,造成五代十国那混乱的景象。使得北宋不得不矫枉过正,杯酒释兵权,从而让军队战力大幅度下降。
然而李定国等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的忠心,虽然能力稍微差了一点,但对于皇帝来说,忠心比什么都重要。
因此就跟之前在崇祯朝一样,那些殉国的官员得到了重用,投降满清鞑子的官员被杀死。
这无关于个人能力,纯粹就是选择大于努力而已。
“朕看了你们和鞑子的打仗,鞑子这些年确实厉害,军中人马俱甲,甲胄防御惊人,想杀死他们不容易。”
老朱徐徐眺望远方,说道:“说到底还是武器装备上的差距,怪不得你们。何况这一战朕也看到了你们敢于与鞑子一战的勇气,因而虽没胜,便也不责备尔等。”
“多谢陛下宽恕,谢陛下隆恩。”
众人再次跪倒。
“好了。”
老朱摆摆手道:“尔等回去拔营,即刻随朕前往沧州。”
“是。”
众人起身再拱手,各自回营去了。
老朱这边大军则继续前进。
直到下午时分,军队抵达了二十多公里外的沧州南城外。
出乎意料的是,鞑子并没有在城中龟缩。
城内的守军仅从无人机上的视角来看,应该也就步卒三四千人,全都在城墙上。
而更远的沧州城北,则密密麻麻全是列阵的骑兵,静静地在春风中静待。
这也是骑兵的一个经典用法。
敌人如果攻城的时候,留下少部分步兵守城。
等敌人大举攻城之际,隐藏起来的骑兵突然杀出,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但显然这种战术在无人机的视角下毫无用处,甚至可以说简直是在跟送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