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放跑每一个大明的敌人 (第3/3页)
大主要是为洪武大明培养人才。
比如去年洪武二十年,东大在给洪武大明修新的南京城,新的船厂、铁路、工厂期间,就培养了大量焊工、电工、混泥土浇筑工等等工人。
累积培训洪武大明的工人达到41.7万次,给洪武大明培养了大量基础技术工人,大大充实了大明的建设人才。
洪武大明则又反哺现代各类稀矿、原油、金矿等原材料。
双方互惠互利。
后世得到了大量原材料、商品出口,能给国内带来巨大的就业和经济增长。
洪武大明则得到了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工人技术培训,还有教育、医疗、军事、科学等等。
犹如高人醍醐灌顶,直接给你灌输内力。
一通操作免去的可不是几十年的发展,而是数百年的发展,直接从落后的农业社会,转变为先进的工业社会。
比之小日子那几十年的明治维新都要进展神速。
可以说两方真正实现了合作共赢,一起发展进步的双赢局面。
也难怪老朱会开心。
毕竟他的大明以前是什么样子他自己心里清楚。
而现在才短短一年时间呢,洪武那边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以前朱云峰带来的七年时间都要变化大。
最主要的是这种发展是呈现跳跃式的,不是说今年发展一倍,明年也是一倍。
而是随着盘子铺开,呈现的是几何增长。
在东大的帮助下,也许二十年的时间,洪武世界就会处处是高楼大厦的城市,处处是飞机高铁汽车。
眼下老朱自己才刚满60岁,历史上要到11年后,洪武三十一年71岁才死。
可如今医疗技术发达,搞不好活个90也说不定。
因而到时候老朱还真有可能亲眼看到他自己的大明世界变成新时代的一片天地。
这让他怎么可能会不高兴呢?
“嗯,那确实可以。”
朱云峰看完了里面的内容资料,主要是一些数据。
他自己是做老总的,虽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一家公司基本的数据情况还是看得懂。
虽然公司和国家不一样,国家涉及的层面比一家公司多得太多。
但有一些东西还是相通的。
他沉吟道:“洪武那边时代发展得很快,这是好事,不过目前也就南京首都圈发展得快,要想尽快完成现代工业化进程,相应的体制变化还是得跟上。”
“嗯。”
老朱说道:“这一点标儿也跟老秦聊过,相应地放开地方权限是必然的事情,但同样还是得加大监管力度才行。”
朱云峰笑道:“其实很简单,立即把大明银行的金融管制制度建立好,各项制度其实可以参考现代。大明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信息化的国家,这是个巨大的优势,可以监管全国资金流动。只要把这个做好,各地的每笔资金用到哪了,怎么用了,都有迹可循,也就能很大程度上解决贪腐的问题。”
放开地方权限是必然过程,因为你得加大地方自主权,让地方官员主动去拉投资,通过当地特色建立地方产业,以此振兴地方经济。
不然全国那么多州府县,全都归朱标和内阁六部管理指导,累死他们也做不到。
但地方建设当地产业没钱咋办?
一是融资,二是上面拨款,而且还不是一点两点的拨,而是几百万乃至上千万的大明银元拨下去。
洪武银元的购买力目前还是非常高的,一千万银元就相当于数十亿了。
那么大笔资金投向地方,难保不会有人动歪脑筋。
然而大明却有先天优势。
就是作为全世界第一个建立信息产业的国家,能够在后世东大的帮助下建立起完善的金融制度。
资金流动给你查得明明白白,即便有贪腐的事情发生,御史台也容易追查到。
所以说为什么科技带动发展?
监控普及之后,大街上打架斗殴的事情都比二三十年前少了不知道多少倍,更别提什么犯罪率。
钱从哪来去哪给你监管到位,虽然不敢打包票说完全杜绝贪腐发生。
但很大程度能够改善,也更容易抓到人。
当然。
只能改善上面拨款的贪腐。
下面如果商人与官员勾结行贿,包括不通过银行系统,而是走银元金条古玩字画之类的现金,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这就要考验朱标的监管能力了。
“唔。”
老朱听了直点头道:“让他们去做吧,标儿办事我放心。”
“现在.”
说着他撩起车窗,外面远处就是波涛汹涌的黄河了。
老朱淡淡地道:“先解决了鞑子再说吧。”
洪武的事情交给朱标。
他要做的,就是不放跑任何一个大明的敌人,哪怕不是他所在的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