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风物诗:声启华章 (第2/3页)
文,直至末页挥就最后一笔:邪灵陨落,万里潮声为之一寂。
下方,附有跳转至详细考据帖的链接。
点击就能看到苦行与痛苦兄弟的故事,包括苦行生命最后时刻燃烧自我的一击,隔空斩首邪灵。
但探索者始终觉得,风物诗插件还缺少了核心一环:能直抵灵魂的音乐。
很多游戏都有音乐,许多老游戏玩家虽然会割舍游戏。
但每当听到老游戏里的音乐时,脑海中还是会自动涌现当时的回忆。
音乐可以视为文字之外的另一种语言,无需翻译便能带来共情。
例如,当玩家立于森罗林境地区。
一段空灵缥缈,夹杂着生灵絮语的旋律,便能瞬间构筑出神秘幽深的氛围。
或是烈阳下,破杀之戟地区的戈壁滩。
一段苍凉悠远,带着风沙质感的笛声,能立刻传递出辽阔与孤寂。
音乐能在文字浮现前,提前给玩家勾勒出场景脉络。
一段急促紧张的弦乐,还能在阅读战场遗址文字时,让悲壮感更具压迫力,提前为文字要描述的情感调色,将叙述变成体验的一部分。
就例如,描述苦行的故事时。
仇恨经文日夜抄写时,响起笔尖与灵魂摩擦的细微沙沙声,这是力量积蓄的过程。
当故事推进至苦行故事里的族群覆灭,仅剩下自己孤独一人时,该有如海潮般涌动的低沉轰鸣,表达孤寂与压抑的仇恨。
当玩家读到苦行“末页挥就最后一笔”时,所有背景音效骤然收束,唯有震撼人心的金石碎裂音效轰然响起,最后以悲怆旋律收尾。
他构想中的风物诗,就该是这种文字与音乐的双重叙事。
所能带来的沉浸感与心灵触动,纯文本根本无法企及。
这也是他给这款插件取名“风物诗”的由来。
在他心中,真正的“诗”。
不止于精炼文字。
它可以是《荷马史诗》里吟游诗人七弦琴的铿锵,是《诗经》中“风”拂过万千草木的簌簌声响。
诗就该是文字与韵律的结合,是看得见的意象,与听得见的节奏共同谱写的旋律。
因此,风物诗这个插件名字,从最初就寄寓了他的梦想。
除了风景画册,还可以是一部可游、可读、可听的动态史诗。
文字负责勾勒历史的骨骼肌理,音乐负责为这副骨骼注入温度、血液、心跳。
想法诞生后,他便是怀揣着打造艺术品的角度,制作的这款插件。
从最初立项,到不断填充内容,优化架构……他投入了大笔祭力。
包括给许多热心考究党玩家发“工资”,这笔钱别人可以不要,但他不能不给。
考究党玩家在论坛的服务项目,本就收费。
用热爱去捆绑风险,是他最不齿的行为。
考究党出于对背景资料的热爱,愿意将心血无偿注入风物诗,这是情分。
但他不能因此坦然接受,把这视为理所应当。
尊重他们的时间与智慧,在探索者看来,就是在尊重“风物诗”本身。
唯有建立在尊重与利益上的合作,才能让这簇火焰持续稳定地燃烧。
支付的祭力,何尝不是一种认可。
往后,也让他能坦然地提出更严苛要求,让合作者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创作。
现在,风物诗到了一个转折点。
为每个场景植入音乐,为不同的故事谱写契合的旋律。
最初,他的想法是寻找玩家阵营里那些现实世界从事过音乐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
凭借“风物诗”已有的名气与他直播积累的雄厚祭力,通过支付报酬的方式,聘请他们利用专业能力辅助自己完善这部分内容。
但在实际接触沟通后,他发现存在许多他未曾预料的问题。
他准备的预算相当丰厚,足以打动任何人。
问题在于,要为一个如此庞大且追求极致的插件创作音乐,需要投入巨大心力。
还需要创作者深入理解每个场景的故事内核,情感层次变化,并与文字叙事精准同步。
创作者得将绝大部分游戏时间,都投入到“风物诗”的创作中。
但对绝大多数身怀音乐技艺的玩家而言,《怪物世界》的核心吸引力,依然是“狩猎”带来的即时正反馈体验。
例如,怪物死亡后带来的属性增幅,开辟新的星脉槽,镶嵌新的命魂带来的成长乐趣。
或是与其他玩家协作挑战高难副本、参与战役带来的紧张刺激。
相比之下,长时间伏案于虚拟乐谱。
为一个插件殚精竭虑,过程虽然充满创造性成就,但根本不好玩。
这与考究党本身就热爱,并非一回事。
他能提供的祭力,很难“购买”到一位玩家愿意牺牲核心游戏乐趣,长期投身于一个幕后宏大工程。
期间,倒是偶尔有音乐人玩家出于兴趣尝试一两个场景,但当他提出需要构建一整套完整的内容时,对方就会被这庞大的工作量劝退。
“听起来很棒,但……这感觉像是在游戏里接了份全职工作。”一位曾短暂合作过的音乐人曾这般坦言。
这让探索者逐渐明白,解决问题的方式,或许不能仅限于玩家。
还可以借助外部力量。
尤其是上次命运赌城开业时,潮汐族歌姬的表演,给了他灵感。
当时他前往梦幻岛,参与了开业仪式。
期间,潮汐歌姬启唇,空灵纯净如深海水流的旋律悠然而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