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还是太当人了 (第2/3页)
这些叫“国”的政治实体,比如什么大和国、武藏国什么的,类似于大唐大明的“州”一级行政区划,但是又比州享有更大的自治权。
自治权包括不限于:造反权、拥兵权、战争权,等等,什么财税铸币权还得往后稍稍。
因此,在自家首都突然从地图上消失以后,这些“国”的领主的反应各不相同。
有惊慌失措的,有痛哭流涕的,有欣喜若狂的。
当然,更多的则是疑惑不解:发生甚么事了?怎么一觉醒来,大明天兵就杀过来了?
就这样,散装的倭人被各个击破,一网打尽。
先是李世绩的军队把他们屠一遍。
去军事化以后,再由薛万彻的工程队在他们的土地上“精耕细作”,让这片土地长期盐碱化,彻底断绝发展的道路。
而在这场毁灭倭国农业的大工程中。
出力最多的,居然是倭国本地人。
明军本来对他们没什么好脸色的,应该上餐桌的东西。
但也没办法再重演一遍难波城的事例,把他们全部都图图了。
毕竟人是字面意义地杀不绝的。
所以,明军一开始只能无视之,当他们不存在。
而倭人平民也很好地履行了背景板的角色——
毕竟他们也不知道这些大力金刚过来是干嘛的,惹不起还躲不起嘛。
但随着工程的渐渐深入,大明一方人力短缺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就算新罗百济的人形牛马再怎么卖力,劳动力仍然有很大的缺口。
于是,老薛的目光便投到了那些人形背景板上。
杀又杀不过来,吃又吃不得。
那还不如让他们一起来干活。
实际这么一用,效果还真不错。
倭人平民在面对“宛若天神”级别的敌人时,恭顺得简直比职业当狗的韩人还要跪舔。
让他们往东,绝不往西。
而且因为倭岛资源贫瘠,倭人长期处在饥饿和半饥饿之中。
导致劳动力价格极低。
相比“养尊处优”的明人和逐渐通货膨胀的韩人,简直便宜到令人发指的程度——
只要一把小米,就能让他们像核动力驴一样干上一天。
如果能给他们吃上大米——不,在倭岛被尊称为“银舍利”——那他们更是能把命都卖给金主。
所以,薛万彻就用一抔大米。
让倭人自己绝了自己的后路。
…………
“哈哈,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能在岛上就近拉到壮丁,很不错啊。
“只要牵涉到打灰,薛万彻的脑子还是很活泛的。”
李明坐在书房的窗边,就着冬日的暖阳,读着李世绩送来的情况汇总。
让薛万彻做文秘工作,属实难为他了,所以统一由李世绩汇报东征倭国的前线近况,每天、甚至每隔几个时辰,都要向唐州汇报一次。
所以,李明得以全面掌握倭国发生的全部情况。
虽然唐州和倭国中间有时差,不过大局已定,无伤大雅。
“倭人这个祸害终于要去除了,可喜可贺啊。”
长孙无忌照例在口头奉承着,一边嘴上的事情不断。
倒是房玄龄放下了手头的工作,郑重地对李明陛下说:
“陛下,征倭之事先放一边。
“大河改道的工程,也马上就要到关键节点了。”
李明点点头:
“哦。”
看着陛下完全没有理解他的暗示,房玄龄不禁揉了揉眼睛,把话说得更明白一些:
“臣想说的是,征倭一战侵占了太多资金,让国内的防灾建设工程也捉襟见肘了。”
李明疑惑地皱了皱眉:
“可是钱少是少了一点,经过测算也是将将够了呀。又不是不够用。”
“……”房玄龄揉眼睛的频率越来越高了,无奈地说:
“臣的意思是,我们在征倭方面投入的资源是不是太多了,以至于过度侵占了国内防灾的资金?”
作为当今计相之父,他也理所当然地对财政状况投入极大的关注
李明眉毛一挑:
“你的意思是,倭人不应该打?”
“该打,只是不必如此大张旗鼓。”房玄龄直言道:
“战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