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07章 什么叫“家天下”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07章 什么叫“家天下”啊 (第2/3页)

的形势固然严峻,但是抗洪抗旱有阿爷、阿娘和群臣辅佐,我便可安心无虞,垂拱而治了。”

    天气的问题已经谈透彻了,李明切换到下一个话题。

    “国内工农业产出和国家财政情况如何?”

    收支收支,相比赈灾这类支出项,李明更关心收入项。

    杨太后笑盈盈地指了指书柜:

    “我就知道你最关心经济问题,已经提前让房相和遗则整理好了账册,都在这里了,供你查阅。”

    李世民忍不住扬起了眉毛。

    好家伙,替皇帝安排日程、给宰相发号施令,这怕不是比吕后更吕后,这都快变成常务副皇帝了。

    早知如此,当初是不是该给后宫设立更严格的门禁制度,将她们彻底隔绝于朝政之外……

    老李又开始在心里后悔了。

    不过李明倒是完全不怵太后擅权。

    相反,甚至在御驾亲征以前,他还特意放权给杨太后,并叮嘱房玄龄、长孙无忌配合太后的工作。

    互相猜忌搞内耗不是他的风格。

    李明轻快地打开账册,只是瞟了一眼,便不禁啧啧称赞:

    “不愧是两代房相,做账就是做得漂亮。”

    把一个国家亿万民众、形形色色又错综复杂的经济民生活动,以数字的形式转录,以一目了然而逻辑严密的形式展示出来。

    想来也知道,这是一项多么困难的壮举。

    “因为在统计制表时,原唐国疆域还没有纳入我国管理,财务数据没有获得,因此数据范围仅限于大河以北的原大明领土范围之内。”

    杨太后笑呵呵地端详着翻阅账本的李明,就像普通的慈祥母亲端详埋头苦读的儿子一样:

    “两国合并、天下归一,首先得要合并统计数据口径。”

    只是母子之间的对话内容有点超纲。

    “嗯,我在前线的时候,已经寄信给长孙延,让他牵头落实此事,并让房遗则协办了。接下来一段时间,他们有的忙了……”

    李明一边翻阅着账目,一边应和着。

    国家之大,记录经济活动的账目自然也是天文数字。

    但是房家父子记账很有技巧,主要条目一目了然,堪称人肉excel。

    李明看着看着,眉头就拧了起来。

    “经济增长不高,并没有达到预期啊,就算考虑到战争因素,我国的实力也应该不止于此……”

    李世民在一边静静地听着,没有吭声。

    很明显,好大儿认为群臣的业绩不理想。

    可是李世民不这么认为。

    他这一路看过来,大明王朝岂止是蒸蒸日上,简直是蒸蒸日上。

    这还是在战争花费巨大的前提下,所达成的成就。

    群臣已经做得很努力很到位了,为什么要扣他们的绩效,果然是黑心老板……李世民为可能得扣工资的大明权臣默哀一秒钟。

    杨太后还是笑呵呵的:

    “明儿也别太难为他们了。河北大旱,作物歉收,账面数字难免难看。

    “天不遂人愿,非人之过也。”

    尽管在李明的推动下,大明在大搞基建,大炼钢铁,大兴贸易。

    但是在公元七世纪的时代局限下,农业仍然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绝对地位。

    换句话说,大明也逃不脱“看天吃饭”的魔咒。

    “真的是因为客观因素么……”李明沉声嘀咕着,在思考明天开大会的时候,要不要以这个话题为由头,申斥一下群臣,让他们收收骨头,绷紧神经。

    李世民插话道:

    “你在京镇守时群臣做得好,你出门在外时群臣做得不尽如人意,这不正说明了这个国家缺你不可吗?

    “如果你在和不在都一个样,如何凸显你的必要性?要你何用?”

    这番话,让李明和杨太后娘俩愣了愣。过了一会儿,两人会心一笑。

    “还得是父皇,抓住了皇权的本质。”李明笑道。

    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一家三口决定着未来的天下大势。

    …………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便是傍晚。

    外面的雨还在噼里啪啦地下着,天色晦暗一片,看不出早晚。而宫人自然也不敢冒昧打扰三位贵人商讨要事。

    是李明隐约闻见了殿里的饭香,才意识到已经到饭点了。

    杨太后温婉地笑道:

    “先吃饭吧。你们大老远的,一回来就在工作,肚子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