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3章 胜利转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63章 胜利转进 (第2/3页)

该了解的情况,应该起驾回朝了。”

    北狩怎么就变成了巡视,讲话者和听众姑且蒙在鼓里。

    皇帝陛下也是要脸的,出宫白跑一趟差点自投罗网什么的,让李承乾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那是绝对不行的。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还真让自己那位半神半鬼的父皇说对了。

    黄河之北果然成了是非之地,战场的聚焦之所。

    而长安反倒是那个不被双方所注意的、安全的角落。

    得赶紧回去了。

    大臣们都还滞留在长安呢!

    君王顶在前线,大臣守在后方可还行。

    自己如果长时间缺位,那边另立朝廷了可咋整。

    “臣有一个疑问。”

    李治打断了李承乾的思考:

    “陛下该如何回朝?”

    “这……”李承乾顿了顿,终于意识到了一个现实的问题——

    从蒲州向南回关中,必须经过黄河。

    现在黄河上到处都有大明的舰船游弋,该怎么穿过他们的封锁,达到对岸?

    虽然李明没有向“岸上”的李承乾发起攻击。

    但这不代表当李承乾“下水”以后,他的手下一定不会向龙船丢一块大石头过来。

    毕竟一条船这么大,谁也不知道谁在船上,发生个“误杀”什么的可太正常了。

    这谁敢赌啊?

    “我等自然死不足惜,可是陛下龙体金贵。万一有个闪失……我等决计承担不起啊!还望陛下三思!”

    李治义正辞严地表示,自己不想卖头送死。

    “你说得对……”

    李承乾肉眼可见地消沉了下去。

    “况且,长安也未必永远稳固。李明的部队还盘踞在郑州,随时可以西进叩关……”

    既然走不了,那,留在原地?

    反正李明已经北上去和太上皇拼命了,暂时不会杀个回马枪吧?

    “还是请陛下尽快启程吧,蒲州的存粮恐怕不多了。”

    看着两位贵人这么举棋不定,李世绩不得不把话说得更直白一点。

    这话又让李承乾惊悚不已:

    “蒲州,居然会缺粮?”

    蒲州可是山西地界最大的粮仓。

    交通便利不说,地形也很平坦,土壤肥沃。

    而种粮所需的水资源更不必说。

    有黄河和汾河两条河伺候着这块风水宝地,这粮食产量还能小得了吗?

    李世绩叹息道:

    “蒲州虽然粮食产量多,但是人口更多,在战争爆发前就需要从外地输入粮食了。

    “现在水路被断,粮食就入不敷出了。加上蒲州还驻扎着庞大的守军,人吃马嚼的,存粮恐怕支撑不了一个月……”

    李承乾和李治听得一个头两个大。

    回长安不行,留着也不行。

    那他们这一行人该往哪里逃?

    “天大地大,在这大唐的土地上,竟没有朕的容身之所了吗!”

    李承乾又悲哀地发起了感慨。

    李世绩也是感到头皮发麻,几次张嘴想说什么,但是又把这话给咽了回去。

    出路不是没有,但他觉得这个出路疑似有点异想天开了。

    还得是李治,在皇帝六神无主、主将举棋不定的时候,由他来拿主意。

    “陛下,我们还有一条路可走。”

    “哪条路?”李承乾有气无力地问。

    “既然蒲州三路环水,那我们还可以走没有水的一条路。”李治道:

    “向北。”

    “北?!”李承乾顿时打了一个冷颤。

    北边,那不正是主战场吗?

    李明的那支大到恐怖的舰队,不就在向北航行吗?

    自己逃离那厮的魔爪还来不及,哪有倒追过去的道理?

    李世绩却是暗暗用眼神感谢老上司,道:

    “山西广大,并非处处是战场。只要别靠近战线,大部分情况还是安全的,否则当地百万百姓也没法过营生了。”

    这番安慰,让李承乾小鹿乱撞的小心脏安稳了一些。

    “那朕向北以后,应该如何跳出这重围呢?”李承乾问。

    李治回答道

    “黄河涛涛,绵延千里。李明姑且可以用几条船封锁住蒲州港,但他有足够的战舰,锁住整条黄河吗?

    “我等只需向北寻找一个渡口,向西横渡过黄河,离开山西地界,便安全了。”

    这相当于在地图上先向西画个圈,找到李明舰队的防御空白处,找个空横渡黄河,跳出重围。

    李承乾在心里画了一阵地图,总算是重重地出了一口气:

    “甚善,有路便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