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出长安记 (第2/3页)
让李明死大概有亿点难度。
“李明已经打进了郑州,洛阳就在眼前。突破了洛阳,接下来就是虎牢关,就是关中,就是长安!”
李治说话越来越激动,把李承乾的手握得生疼。
“李明沿大河西进,势不可挡。虎狼明军将长安围困,群臣献城投降。
“届时,陛下将如何自处?”
皇太弟的一番话,句句都说到了李承乾的心坎上。
他虽然身体不大好,但要让他立即去世,还是被家里的老幺公开处刑,那还是敬谢不敏了。
“贤弟说得在理……
“趁现在还能出城,朕应该尽快逃……尽快安排北狩事宜。”
李承乾就这么轻松愉快地做出了跑路的决定。
问题来了,该往哪里跑?
东都洛阳已经是第一线了,中原彻底沦陷只是个时间问题,那个方向明显不在考虑的范围内。
南方丘陵密布、水网纵横,其实是一个割据偏安的好地方。
要不是南方已经集体投了李明的话。
“益州川蜀之地,有高山为墙,内部盆地亦可农耕自持,是否可以为避难……狩猎之所?”李承乾问。
李治摇头:
“巴蜀土人不通教化,被李明收买只是时间问题。
“况且一旦进了益州,再出来就难了。”
毕竟有蜀汉金玉在前,谁想苟在四川都得三思。
“中原沦陷,南方危急,川蜀又去不得……”
李承乾的声音越来越颤抖,颓然撒开李治老弟的手:
“天大地大,竟没有朕的容身之所了吗?”
他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巨大的唐朝疆域图,辽阔无垠,仿佛就像她的国祚一样无边无际。
然后,先是辽东巨震,崩出了裂缝,从大唐脱离了出去。
接着便是东北、河北、中原、扬州……
一块块版图逐一脱离,最后只给他剩下了脚下的长安……
“回陛下,是有的。”李治缓缓吐出了两个字,打断了李承乾的幻觉:
“山西!”
“山西?”
听见这两个字,李承乾不禁倒吸一口气。
明、唐两军,不是正在山西打得不可开交吗?
在李承乾的脑海里,那地方已是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兵士们没有饭吃、只能吃人的人间炼狱了。
这是让他上前线填线,还是当两脚羊啊?
“现如今,山西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李治一字一句道:
“全国各地不是防守薄弱、人人自危,就是对大唐三心二意、忠诚可疑。
“唯有山西,那里有我们的军队,有我们的父皇!”
“有我们的军队……”李承乾有些恍惚地喃喃重复着。
李家父子都是上过战场的,自然知道君权不是来自什么“天授”,而是从枪杆子里打出来的。
那八万唐军精锐,就是李唐政权最后的倚靠了。
不去那儿还能去哪儿?
“根据最新的前线战报,我军在山西的战事较为顺利。
“李靖军粮寸断,他们如果不想被彻底歼灭,就只能向太行山地逃窜了。”
李治给皇兄带来了难得的好消息。
“只要父皇发起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待李靖部被驱逐出去,山西便能光复。古晋地表里山河,攻守兼备,我们未尝不可暂居于那里,以拖待变。”
事到如今,就连最乐观的估计也不敢说什么,歼灭明军主力、一举扭转乾坤之类的大话了。
就算李靖大军原地消失,又能如何了?
李明手下还有两个!
就算天策上将大发神威,将这两支大军也歼灭了。
天知道李明还能掏出来几支这样的军队!
大明,深不可测
这是纯国力的碾压,与军事无关。
“便只能如此……”李承乾沉吟道。
“朕即刻命令宫人,告知在京的诸皇子、皇女和父皇的妃嫔,准备启程。”
…………
“我不走!”
李明达紧紧抱住了殿里的立柱,一脸和长安共存亡的大无畏气概。
李治一脸无奈:
“对面都打将过来了,你难道想一人挡住他们不成?”
“雉奴哥你看不起我一个弱女子!”李明达叉腰横眉。
对于小老妹的胡搅蛮缠,李治都气笑了:
“就算是一个强男子,也挡不住李明的千军万马呀!”
李明达又找起了茬:
“你是不是怪我在朱雀门之变当晚替李明求情,放走了他,以至于闹成如今这局面?”
李治连连摆手:“我不是我没有,你不要乱说!”
李明达:“你是不是嫌弃我今天回宫先迈左腿?”
李治:“???”
在装淑女装了一年以后,李明达一夜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