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9章 人比人得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badaoge.org
    第339章 人比人得扔 (第1/3页)

    韦待价拿到了杨太后的手谕,并没有立刻将命令带到财政部。

    他思索再三,好像在做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隔着车窗,小声对太后说道:

    “殿下,房相和长孙相的意思是——

    “决策当然由二位圣人做出。不过,政令可以以他俩的名义来发布。”

    杨氏闻言,眉头立刻皱了皱。

    难道李明不在,那两条老狐狸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试图篡权了?

    当然不是。

    且不说能不能的问题,开启战时经济本来就是李明的主意,他俩在整件事情里的角色,不过是发文秘书和橡皮图章而已。

    况且,战时经济也并不是一件很让老百姓愉快的政策,相反,还很拉仇恨。

    把自己的姓名加到这份政令后面,那就别想谋求一个好名声了,反倒更像是个背锅的。

    背锅……

    恐怕这就是那二位的真实意图吧。

    杨氏隔着车窗,端详着候在车外、忠心耿耿的阿韦,眼前莫名浮现出老房、长孙两个笔耕不辍的身影。

    她朱唇轻启,简简单单地回答了两个字:

    “不可。”

    韦待价似乎对太后的反应早有所料,开始摆事实讲道理:

    “殿下,这不是考虑个人名誉的时候,这是二位宰相为了我大明朝的江山社稷所计。

    “陛下和您二圣,乃是我大明的根本所在,是凝聚汉蛮各族于一心的基础。

    “二圣为国殚精竭力,名誉不容污损,尤其是在这大战之中、最需要万众一心的特殊时期。”

    杨氏没有立刻回答,只是静静地听着。

    “虽然二圣之光有如日月,大明万民久沐其中。

    “但是若紧缩财政、提高税赋、配给口粮,百姓的利益暂损,仍不免有个别宵小忘恩负义,腆享皇恩而不自知,对二圣生出怨言。

    “而唐军主力云集山西,大战一触即发,前线吃紧,实际情况又逼我方不得不出此下策,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战争中去。”

    韦待价渐入佳境,语速越来越快,显然对这套说辞雕琢打磨了很久。

    “然而,如果由房、长孙二相作为此项政令的名义决策人,则两难自解。

    “陛下在外将兵,殿下身居后宫,完全可以当做对此事不知情。

    “百姓自然会将怒火对准留守国内的二位擅权宰相,而不会怪罪于冰清玉洁的二位圣人。”

    杨太后听得极为专注。

    聪慧如她,当然能明白文官们的意思——

    把穷兵黩武的锅扣在文官集团头上。

    套用李明的话来说,就是让老百姓以为“上面的意图是好的,只是执行歪了”。

    “如此一来,前线的将士既能收到充足的资费,而二位圣人又无需担心名誉受损,国家的团结也能得到维护。”

    韦待价侃侃而谈:

    “三全其美,岂不美哉?还望殿下明鉴。”

    杨氏久久不语,空气仿佛凝固了。

    就在韦待价怀疑太后殿下是不是听得打盹的时候。

    车舆里,传来杨氏温婉而坚定的声音:

    “李明不是会推脱自己责任的人。

    “诸位爱卿的好意心领了,但是此计策断不可行。”

    韦待价心中有些焦急:

    “殿下,二圣的名誉事关军国大计,不可有半点污损啊……”

    “你们错了。”杨氏轻轻打断道。

    韦待价一愣,立刻谦逊地抱拳道:

    “韦某愚昧,还望殿下解惑!”

    杨氏微微摇头:

    “我,也不担责。”

    韦待价:“咦?”

    杨氏缓缓说道:“一切责任,都由明皇一人来背负。”

    “可是殿下……”

    韦待价还想再劝。

    被太后亮出的一张纸堵住了嘴。

    纸页平平无奇,背后还残留着某位计相算账的账目。

    但是正面盖着大大的“大明皇帝”印章。

    无疑,这张纸便是李明陛下从前线发回来的“圣旨”,敕令收紧国内经济,全面转入战争状态,为山西之战做足物质准备。

    大明帝国的一系列波澜,就是以这张轻飘飘的一页“废纸”为肇始。

    “看清楚了吗?”杨太后轻声问。

    韦待价机械地点点头:

    “看清楚了。”

    在这份举重若轻的圣旨底下,签着顶天立地的“李明”二字。

    意思是,这锅我背了,你们谁也别抢。

    “谁决策,谁负责。

    “谁也别想推脱卸责,但明皇也不会让手下人揽过。不让老实人吃亏,这便是他的本意,很公平。”

    杨太后轻轻说道,但每个字都掷地有声。

    韦待价还想最后再挣扎一下:

    “殿下,事关江山社稷稳固……”

    “不必多言。”

    杨氏干脆利落地打断他。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话说到这份上,韦待价也无法反驳,只能垂头丧气地领命:

    “臣……这便通令房计相。”

    “顺便将吾的这番话转告房相和长孙相。”杨太后柔声吩咐。

    “……谨遵懿旨。”

    忠心耿耿的韦待价略一迟疑,但还是离开了。

    杨太后靠坐在车厢里,望着臣下雷厉风行的身影,粲然一笑。

    “多新鲜呐,那些心机深沉、争功诿过的大唐宰相们,到了大明却愿意为国而自污了……”

    大明新鲜的事儿还不止于此。

    平州、以及大明其他城镇的真实街景,老百姓的真实状态,她自己一直在亲眼见证——

    到处都是安宁祥和的繁荣景象,离战争似乎非常遥远。

    从官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badaoge.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