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5章 三圣临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25章 三圣临朝 (第3/3页)

年来着?

    这是让“这位殿下”,也来提前参政议政了?

    然而这还没完。

    在皇帝龙榻的背后,更高的地方。

    还摆着另一架龙榻,坐着另一个能勾起许多人无数回忆的身影。

    太上皇李世民陛下……

    李承乾登基以后,老太上皇不是没有干涉过朝政,也不是没有在大朝会上坐过这个位置。

    不过太上皇干政都是在“密会”这类非正式场合,而在朝会坐C位时,又都是以新年、中秋等礼仪性质的朝会为主。

    李世民出席真正议事的大朝会,这还是自他退休以后头一回。

    个中意味,不言自明。

    李世民、李承乾、李治,父子兄弟三人,人人有份!

    三圣临朝!

    “近来,我朝有些动荡。”

    李承乾陛下开口了。

    虽然语气还有些虚弱,但是开门见山。

    不过作为权力生物,相比台上人具体说的是什么,大臣们更注意的是台上由谁来说这些话。

    大朝会由皇帝陛下来主持,就说明朝廷的权力核心——至少在明面上——仍然以皇帝为主。

    这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只是在陛下身边坐着的“二圣”,几乎已经在向群臣明示了——

    陛下的意旨,不仅仅是他本人的意旨。

    “北有大明强邻,对我虎视眈眈;西有吐蕃两面三刀,在暗中蠢蠢欲动。

    “南方诸国不稳,突厥盟友疲敝。”

    李承乾的声音轻弱,但带着不可置疑的坚定。

    这是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承认了“大明”的地位,而非蔑称其为“伪明”或者“叛匪”之类。

    不正视自己的对手,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骗骗兄弟可以,别把自己也给骗了。

    陛下的非同寻常的遣词,以及他严肃的态度,让座下诸臣也放下了政治算计,低头认真思考起来。

    陛下说的一点也不夸张,大唐真正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大唐,这回大约真的要完了……

    “然而……”

    李承乾话锋一转,声音变得铿锵有力:

    “朕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大唐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而就是在这儿,在大唐本身!”

    群臣顿时面有惭色,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背。

    “我大唐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商贸繁盛,表里山河。

    “外部的敌人是没法让我们亡国的。”

    李承乾继续说道,眼神变得锋锐无比。

    刚刚结束的中原大战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强如大明,也没法在易攻难守的中原取得什么便宜。

    前提是大唐内部仍然团结稳固。

    “可是,当敌人在我大唐内部,就能轻易地毁了我们的江山社稷,让在座的诸位死无葬身之地!”

    李承乾的话语掷地有声,让众人胆寒。

    李承乾顿了顿,稍稍缓了一口气,继续道:

    “而那个内部的敌人,朕见过。

    “相信诸位、诸位的家人亲朋,不但也都见过,甚至还和他们有很密切的联系。”

    皇帝的这一席话,让群臣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一开始,他们还以为陛下说的是对面的大明安插在大唐内部的细作。

    但稍一细想便知,“细作”这种战术上的问题,还不至于让陛下冒着病,在大朝会上这么郑重其事。

    一定是更深层次的东西……

    “那个敌人,就是贪得无厌、疯狂兼并土地、让百姓几无立锥之地的门阀士族!”

    一言既出,振聋发聩。

    即使最老成持重的几位重臣,也对皇帝陛下的话语大为震惊,睁大了眼睛不知所措。

    在后排,甚至还有些官员顾不上殿上礼仪,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

    陛下这是吃错了什么药,为何要谋反——

    若是往日,大臣们定要劝谏陛下。

    陛下不可效仿伪明的逆贼叛匪,不可与“民”争利啊!

    但是在今天。

    当朝堂上的官员们抬起头,看见守护在李承乾身边的腹黑李治。

    以及在朝堂最上方,睥睨着天下的李世民时。

    他们的喉咙动了动,终究是把涌到嘴边的话给咽了下去。

    因为这不是皇帝一人的主意。

    这是三位圣人的共同意见。

    这是三圣临朝!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