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我到河北省来 (第3/3页)
地主不是和玩儿一样?
要不是打不过,他们也不至于乖乖把最宝贵的土地交出来啊。
政策也好、法律也罢,政治的底层逻辑是暴力。
恰好李明精于此道。
“唉……其实在监国殿下手下也没那么难处。”清河老崔宽慰道:
“起码还留我们一命,土地也是花钱买的……”
他比在座的诸位更有逼数,很清楚这次被整的世家大族,在国难当头时都干了些什么——
掀起内乱,勾结外敌。
和这两条足以十族消消乐的弥天大罪相比,他们顺手犯下的诸如“私藏甲胄”、“拥兵自重”等杀头小罪都不过是毛毛雨而已。
能留个全尸都算仁慈了,李明还让他们活着,还给他们钱“赎买”土地,要什么自行车?
砰!
老卢不服气,重重地敲桌子:
“土地乃大丈夫安身立命之根本,岂有强买强卖之理?就算给钱我也不卖!
“更何况,李明给的是钱吗?明明是一些废纸啊!
“废纸,嘶,废纸……”
说着说着,老卢的眼神骤然深沉起来。
“我想到一个能让李明不痛快,但又很安全的办法。”
“什么办法?”众人问。
老卢意味深长地捋着胡须:
“他不是在向全天下推销那名为‘纸币’的废纸吗?
“吾辈有责任戳穿他的骗局。”
…………
“小房,这就是我无数次教你的。
“钱堆在国库里只会积灰,不能太抠门,一毛不拔更是取乱之道。
“就像隋炀帝修了那么多义仓,可真发生灾荒的时候却不拿出来赈济灾民,你看,灭亡了吧。”
河北攻略结算时间,李明得意洋洋地拿着主帅李靖呈上来的汇报,和大会计房遗则吹着逼。
整个河北地区的战事已经平定,李靖对当地的军事管制也即将结束,交班给文官系统。
从所有方面来看,对河北的吞……收复,都是成功的,胜利的,圆满的。
最要紧的一步,河北的基层组织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因为赤巾军的优异口碑,当地老乡踊跃加入,组织迅速壮大起来。
在基层有了抓手,一切就水到渠成了。战后赈济工作也好,土地公有化等社会经济领域的重大改革也罢,都井然有序地展开起来。
这又给李明积累了更大的民望,加快消化新领土的速度。
只待建立起正规的府衙机构,广大富饶的山东河北地区,就算正式纳入李明的麾下了。
“我倒也不是吝啬。”
房遗则组织着语言:
“只是……把铜钱融化打造成管道,只为了给难民取暖,这实在有些……”
“有些浪费?”李明替他说出了心里话。
“呃,是的。”房遗则直言不讳。
李明笑了:
“钱,只有在大多数都认它的时候才是钱。
“当我们有了‘纸币’这种更好的替代,不使用铜钱进行流通的时候,那铜就只是一种普通的金属材料,和铁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嗯……你说得对。”房遗则挠着头。
“不过铜有两个特点,是优于铁的。”李明解释道:
“一是铜导热性能好,二是铜更耐锈,所以可以用来做水暖管道正合适。”
什么导热,什么水暖……房遗则半懂不懂地点点头:
“哦。”
“利用铁匠铺的余热烧水,再用铜水管为居民房屋供热,这次实验非常成功,值得推广。”
李明放下了李靖的汇报,兴奋地站起来,背着手面对墙上的地图。
他的目光落在了东北腹地,原高句丽的北疆粟末水(松花江)之北,一直到黑水(黑龙江)一带。
对中原的华夏农耕文明来说,那块区域才是真正的刷怪笼。
不论是源自黑水靺鞨的女真,源自室韦的蒙古,还是后来的满,他们的老祖宗就在那一块冰疙瘩溜达。
只是即使在唐朝间冰期,那地方的冬天也太冷了,难以居住。
但现在有了水暖科技的加持,冬天不再难熬,就有机会建立起殖民据点,一点点向北开拓,直到将那富饶的黑土地和森林煤矿统统收入囊中……
“不好啦!”
他的无限遐想被尉迟循毓给打断了。
小黑炭头手里扬着一份报告,急匆匆跑进来:
“幽州城有刁民闹事!”
李明眉头一动:
“啥?老百姓不是很爱戴我吗?我都字面意义地拿钱给他们取暖了,他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不是说铜不算钱了么……房遗则在心里吐槽。
“不是百姓,是刁民!”尉迟循毓坚持不改口:
“他们不知是受了谁的指示,聚在原幽州府外。”
李明追问:“那些刁民想干什么?”
“他们说,辽东人用几张废纸就骗走百姓的铜钱,是为诈骗云云,妄图用妖言煽动老百姓弃用纸币!”
李明嘴角一抽。
虽然不知道对方是谁,但目标找得很准嘛!
别的谣言他倒不怕。
但纸币还是新生事物,根基尚不稳固,连辽东的百姓接受起来也得循序渐进,并不是一帆风顺。
瞄准纸币造谣,还真能造成不小的麻烦。
“那是个命令!以纸币为法定货币是一道命令!”
房遗则先绷不住了,一改木有感情的做派,忍不住破口大骂。
没有了纸币,那财政窟窿用什么补?
这是要他命啊!
气死偶咧!
“嘶……”
李明深吸一口气,脸色也没比小房好多少。
我到河北省来,是为了增强国力,不是把钱丢进无底洞!
那些家伙已经不是普通的造谣分子了,就该用牵羊礼把他们全部扔到东北挖土豆,就像金太祖那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