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李明:唉,领土太大兵太多,好烦 (第3/3页)
河北人民,对他是那叫一个拥戴啊,都让他不好意思了。
加上他本人与河北士族的亲家关系,又是一层加持。
多重因素下,他不但对广大河北地区实现了军事占领,还让当地不论官、民都对他俯首帖耳。
慷慨悲歌的燕赵之士,终于彻底认可了他这个老李家出身的关中人。
三倍的快乐!
“我这是利在千秋啊,替咱大唐王朝排除了一颗未来会大爆特爆的暗雷。”
李明估摸着,什么安史之乱、什么河朔三镇割据之类的“历史”,应该是能避过了。
当然儿孙自有儿孙福,百年以后的事情他也没法见证了。
将河北收入囊中,主要是利在当代。
从今日起,李明才算有了和李治叫板、争夺皇朝正朔的资本。
否则,间冰期的东北虽然相对温暖富饶,但想要对抗整个华夏内地属实是想多了。
“河北之后就是河南中原地区,李泰留下的权力真空需要填补。
“那是其他几个庶出藩王的地盘,李治的触手还没有完全覆盖那些地区……
“当务之急是和李治抢时间,渡过黄河去,统一全大唐!”
李明对着色块斑驳的堪舆图展开了无限遐想。
就在这时,首席财务官房遗则进来了,把一迭账簿往他桌案上一丢,幽幽地说:
“长此以往,东北要完。”
怎么又要完了,形势不是一片大好吗……李明总算体会到了自己爹被他爹天天“喂药丸”的心境。
“怎么,国库又没钱了?不是刚发了一百万贯的战争债券吗?”
“一百万贯顶什么用?”算起账来,房遗则是一点都不含糊:
“你坚持高句丽军人的薪酬待遇和辽东人平等,这就是一大笔额外开销。
“到光复河北为止,这点军费还够用。可要北伐薛延陀,那就捉襟见肘了。
“那可是从朔北一直打到漠北啊!别说粮草马匹民夫了,光喝水储水怎么解决?”
李明被干熄火了,小声嘟哝:
“可以再发债……”
“不节流,开源也没有用!”房遗则忍不住吼起来:
“辽东赤巾军也好,高句丽赤巾军也罢,他们花的都还是小钱。
“明哥你让侯将军带过来的四万人,那才是真正的无底洞!
“整整四万精兵啊,还有马匹、民夫……我们东北养得起吗!”
之前就推算过了,以辽东的体量,养个两千野战军就算穷兵黩武、不可持续了。
算上高句丽,撑死能养个万把人。
现在突然又多了四万头吞金巨兽。
让房遗则怎么能不头秃?
这支大部队毫无阻挠地就离开了夏州大营,不会是李世绩故意放过来吃穷我们东北的吧!
“那个……”李明也自知理亏,给自己找补道:
“我们不是吞并了河北吗?以河北的税基,应该足以负担四万兵马,共度时艰吧……”
“河北?税基?”
一提到河北,房遗则就来气:
“河北人丁兴旺、资源丰沛、耕地广大不假,可以发展得繁荣富庶也不假。
“但那是以后的事了!
“现在,就在此刻,河北非但不能带来一文钱税收,反而还要我们倒贴钱!”
李明一愣:“啊?为什么?”
夭寿了,牙膏倒吸了居然?
房遗则无奈地揉了揉眼窝:
“明哥你忘了?河北诸州才刚被铁勒人劫掠,不但财物一空,住房也毁了。
“食物已经在赈济了,有高句丽官营农场为后盾,暂且还问题不大。
“问题是,现在正值冬季,御寒的屋子、被服和炭火不够,这是花钱的大头!”
说到底还是缺钱啊……李明挠起了头。
房遗则的担忧还是很有道理的,他指出了目前面对的根本问题——
小马拉大车。
李明的战略太顺利了,一下子占领了太多土地,摊子铺得太大。
从最初的平、营两个下等州开始,短短个把月时间,突然膨胀成了南起大河、北至粟末、西跨大漠、东临大海的庞大帝国。
高句丽因为渗透时间够长,消化得还算凑合,但辽、高一体化进程中也仍然还有许多细节问题有待解决。
至于新加入的河北、以及刚打下来的部分原薛延陀汗国,那就是纯纯的新领土,核心还没造好呢。
“高句丽的情况基本稳定下来,已经落袋为安了,也该让房玄龄他们回来了,平州人手不够啊……”李明苦恼地敲着桌子。
一听到父亲的名字,小面瘫房遗则终于流露出了明显的感情波动。
是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
“是该让老相公们回来坐镇了,这段时间可把我累坏了。”
但李明的下一句话,让他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
“几位老臣遍布高句丽,赶路不能赶得太快。等他们回到平州,可能得到下个月了吧。”
房遗则眼皮一跳。
听李明讲话,不能只听表面意思。
言外之意就是,离诸臣归位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时不我待,不能浪费啊!必须要抓紧这段空档整个大活!
“我有一个点子。”
果然,辽东点子王李明又开始了。
唉,果然还得落到我头上……房遗则听天由命地叹了口气:
“什么点子?”
“我打算同时解决供暖问题和财政问题。”
李明的眼睛闪烁着光芒,语重心长地拍了拍房遗则的肩膀:
“还望诸君替我分忧。”
房遗则把他的大猪蹄子从自己肩膀上挪开:
“你不妨把话说得更明白些。”
李明朝他眨眨眼:
“还记得被神秘爆炸炸伤的袁天罡道长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