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2章 李世民最担心的情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62章 李世民最担心的情况 (第2/3页)



    “那他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李世民越想觉得,这是连他自己也不敢轻易采取的设定。

    “有这么多义民加入战斗,奋起反抗铁勒人侵略,乃是我大唐江山社稷稳固的保证,父亲应该高兴才是,为何愁眉不展?”

    李承乾在一旁说着风凉话,心里憋着笑——

    全天下不是你最大吗?怎么一个快躺棺材板儿的李靖就把你吓成这样?

    “嗯,确实……”

    李世民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句,便不再说话,而是愈发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战场。

    只是这次,他望向赤巾军阵列的眼神中,便不再含有刚才的欣喜、心疼、或者感动等正面的情绪。

    而是充满了戒备和算计。

    多愁善感的李世民下线,现在的他是一台冷酷的政治机器。

    假如说,他是说假如……

    他刚才的假设都成真,李靖真的与辽东势力合流。

    那……

    其中的奥妙,就很值得说道说道了。

    众所周知,因为其地理原因,辽东可以算是大唐孤悬汉地核心之外的半个飞地。

    离心倾向一直十分严重。

    直到李明主政当地,才刹住……

    才刹住这股歪风邪气个屁,离心倾向更严重了,连营州都督府都被他夺舍了……

    算了算了,斯人已逝,不提也罢。

    李世民咽下这股无名业火,太阳穴又痛了起来。

    辽东明着不服朝廷,而李靖则是暗中蔫儿坏。

    开国皇帝和功臣的关系如何处理,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因为功臣与其说是“臣”,更像是合伙人。

    开国战争时期,兄弟之间自然可以随性一点,不那么听使唤,带头大哥一般不会说什么。

    可是坐稳江山以后,大哥当然不能容忍小弟继续没大没小、权势滔天下去,当然要开始收权。

    这就容易发生结构性矛盾了。

    李世民能凭着自己“第一功臣”的身份压服其他人,所以功臣集团很老实。

    李二也不必像某些开国皇帝那样大杀功臣,留下一段段君臣佳话。

    但李靖是个例外。

    因为李靖的功劳也不小,独立带兵作战,打下了南方半壁江山。

    他当年如果反水,从唐朝独立出去,组建一个加强版的南朝也是可能的。

    而在平定南方的过程中,李靖与军阀萧铣的关系也不明不白。

    在峡州讨伐萧铣时逡巡不前,被太上皇李渊看出猫腻,差点问斩。

    最后太上皇好歹被手下人给劝回来了,让李靖保住了一条命。

    李靖从此以后也收敛了锋芒,摆出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

    可是事关江山归属,李靖敢演,李世民未必敢信啊。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李靖那卓绝的军事能力,就是那块让李世民无论如何无法放心的“璧”。

    如果李靖的能力,与辽东的反骨结合在一起……

    后果不堪设想!

    那就绝不是辽东脱离大唐、自立门户那么简单。

    而是李靖以辽东为基础,向中原步步渗透,直到取而代之!

    在河北的这一战,就是这计划的第一步!

    拿下河北,李靖和辽东佬就有进军中原的跳板了!

    如果辽东的背后有李明节制,那还只是皇位在老李家内部流转的游戏。

    但问题是,李明已经被李泰杀害了啊!

    李靖所图的,怕不是灭亡整个李唐王朝!

    “也许只是巧合,辽东佬的指挥未必是李靖,一定不能是李靖……嘶,疼!”

    一阵钻心的头疼,打断了李世民的猜疑,也让他从牛角尖里短暂地钻了出来。

    自己的怀疑如果为真,需要一系列巧合同时满足,这显然不太可能。

    而且按常理来说,在活到五六十岁就算寿终正寝的唐朝。

    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不可能、也没必要大老远跑到冰天雪地来继续发光发热。

    就算让他来当皇帝,还能享几年福?

    李世民晃了晃脑袋,收拢思绪,继续观战。

    只是在他眼里,这场恒山之战的性质悄然开始发生变化——

    从辽东义军与入侵者浴血奋战、保家卫国。

    而是变成了割据武装赤巾军与铁勒族武装争抢地盘。

    …………

    “什么?那些烦人的辽东佬还有增援?把前军打退了,在山脚处形成对峙?”

    真珠可汗夷男声如洪钟,粗鲁的质问声让传令兵不敢抬头。

    薛延陀的主帐设在河谷另一头的山包顶端,也是能俯瞰整个战场的。

    对面山上突然冒出来了很多援军,他自然也能看见。

    他早就料到那股赤巾顽匪不会乖乖引颈就戮,摇来援军很正常,一点也没有让他猝不及防。

    真正让他破防的是,他的军队对阵敌方援军,场面上并不落下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